第0382章 这是在暗示我吗?(1 / 2)

张闿听了蔡瑁的一番话,打从心眼里对蔡瑁在军事上的韬略还是比较佩服的,也知道了赤壁之战中的周瑜为什么一看蔡瑁的水军营寨就一定要除掉他了。

可惜的是从他对张闿露出谄媚之色的那一刻起,人品就在张闿的内心打了折扣。

一个武将,如果对自己的上司过于的谄媚,上了战场必然没有血气之勇。

谄媚让一个人丧失尊严,武将谄媚那就一定是想用尊严来换取官爵,怎么可能还有血勇呢?

张闿知道,驾驭这样的人就不能给他好脸色看。

越没有好脸色,他就越卖力,稍稍给一点好处,立刻就能激活他百分之百的干劲。

“好了,德珪,这里没有你的事了,先下去吧。”

“喏。”蔡瑁躬身退行而出。

“文和、孔明,你们先下去休息吧。”张闿对贾诩和诸葛亮道:“关于建设军政学堂和劳动改造班的事我们下午再议一议。”

“喏。”

“对了,”贾诩和诸葛亮正要退出去,张闿又想起了一件事,问贾诩道:“文和先生,关羽父子和徐庶到了长安吗?”

贾诩忙道:“回禀我王,臣下在来面见大王之前得了消息,最迟明天就能到。”

张闿道:“到了之后,让他们兄弟聚一聚。”

“喏。”

贾诩和诸葛亮退出了王府之后,一名小太监进来道,轻轻的道:“我王,该用膳了。”

张闿道:“哦,对了,仲达,还有颜将军、文将军,你们都没有吃午饭吧。正好,咱们一边吃一边聊聊西川的战事——”张闿又对那小太监道:“让厨房加两个菜,把午饭送这里吧,多盛几碗饭,在准备一壶酒。”

“喏。”那名小太监诺诺退下。

张闿问司马懿道:“仲达,你将这一回讨伐孟获的过程说说吧。”

司马懿将和孟获的厮杀,如何抓的孟获,又如何放的孟获大致说了一遍。

张闿又问道:“你觉得孝直和公义他们两人的能力怎么样?”

司马懿道:“回禀大王,以臣下之见,孝直和公义是西川的双璧,只要有他们两个团结,西川就不会发生任何动乱。”

“哦?”张闿没有想到司马懿对他们两个的评价这么高,微微一笑道:“你说只要他们两个团结,西川就不会乱,你是觉得他们两个不团结吗?”

司马懿道:“请大王恕臣下直言,孝直是大才,但是睚眦必报;而公义又自恃清高,想要他们两个团结,须得派人去中间调停,否则诚为难矣。”

张闿一怔,问道:“那你觉得派谁去调停最好呢?阎圃不行吗?”

司马懿道:“臣下以为,能调停他们两个人的人,那必须才干要高出他们两个,以臣下看来,当今天下除了我王,再无第二人。”

“我肯定是去不得的,可是除了我以外又没有人了。你觉得你去怎么样?”张闿在一步一步的试探司马懿。

既然张闿已经将马腾之事怀疑到了杨阜和贾逵的身上,那也就难免不怀疑到司马懿的身上。

再者说来,司马懿的这个意思不就是说要他去西川协调法正和张任吗?

凉州有贾逵,加上西川有司马懿,那真的就是半壁江山,鼎足而立了。

司马懿一愣,立刻察觉张闿误会自己的意思了,忙道:“臣下不合适。臣下的意思是,如果不能找到能协调他们两个人的人,那就请陛下将其中一人调回长安,另派人去合作主持政务和军务。”

张闿道:“那你向我推荐一个人吧。”

“黄权黄公衡。”司马懿道:“请他去接替法孝直,与张公义一起主政西川。”

司马懿在和张闿说话的时候,脑中在飞快的思索着如何答话才能将自己从日后发生的凉州之变中解脱出来?

他当即决定,想脱难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让张闿怀疑自己。

而想让张闿不怀疑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话实说。

“你觉得公衡能取代的了孝直吗?”

司马懿道:“臣下对于公衡的才干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孝直的睚眦必报,在川中多为人所诟病。”

这时,数名太监端着菜饭进来,整整齐齐的摆在桌子上。

今天的这一桌是如今的大汉帝国最有权势的人特意关照多加两个菜的王膳。

颜良、文丑看见一张临时被两张四方桌拼起来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口铜制的火锅,锅里是一只鸭子,正骨嘟嘟沸腾的冒着热气,鲜香扑鼻。

围着火锅的还有三个青菜和一盘肉。

颜良和文丑对视一眼,因为他们觉得大王的这一顿饭,还是特意嘱咐加过菜的,也不过他们的一顿便饭丰富。

当然,这些话是不能说的。

或许有人会问,东汉末年有火锅吗?

考古学家从西汉海昏侯的墓葬中就出土过锅实物。

《三国志》《魏书》也记载,三国时期的王侯将相就有用铜制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