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对费米悖论的猜想(1 / 2)

关于费米悖论的思考,第一,尺度问题,是一个数量级估计,银河系大约有至少2000亿颗恒星,而和银河系类似,甚至要大许多倍的河外星系、又有至少上千亿之多,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庞大数字。

即使智慧生命以很小的概率出现在围绕这些恒星的行星中,那么仅仅在银河系内就应该有相当大数量的文明存在。

这也符合一些科学家的观点,即地球不是特殊的,仅仅是一个典型的宜居行星,具有和其他星体相同的规律和现象。

第二,费米悖论是对尺度观点的答复,考虑到智慧生命克服资源稀少性的能力和对外扩张的倾向性,任何高等文明都很可能会寻找新的资源和开拓他们所在的恒星系统,然后是涉足邻近的星系。

因为在宇宙诞生137亿年之后,除了一些宜居星球上发现了一些单细胞或类似的低等生物,我们没有在地球或可观测宇宙的其他地方,找到其他智慧生命存在的切实可靠的证据。

可以认为,智慧生命是很稀少的,或者说我们对智慧生命的出现概率的理解是有误的。

费米悖论可以表述成两种形式。一种是“为什么没有发现外星人或者外星物品?”

如果星际旅行的话,即使是使用10%光速的可控核聚变飞船缓慢地旅行,也最多只需要几百万年就可以将人类的种子散播到整个银河系。

就算不考虑宇宙尺度,这在地质学尺度上这也是一个相当短的时间。

因为有很多年龄比太阳更大的恒星,或者因为智慧生命可能进化得更早,这个问题就变成为什么星系还没有被殖民。

即使殖民对一些外星文明来说是不合实际的或者是不想去做的,大规模的星际探索也应该是很有可能的。

然而,在没有发现龙族的一万多年来,没有任何关于外星殖民和探索的证据得到承认。

于是,问题就变成了,外星人在哪里?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智慧生命的迹象?

因为足够高等的文明应该能在可观测宇宙的较大范围内被看见。

即使这些文明是很稀少的,尺度问题的讨论暗示他们可能在宇宙历史中的某一段存在过。

因为他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能够被观测到,我们视野范围内应该能找到很多他们起源地的迹象。

然而,没有任何确切的观测和调查到真实可信的证据,来证明外星文明确实存在。

相同的,以尺度和几率的角度与视野来观察,地球属于宜居带的行星,拥有且满足一切生物物种维持生命、生存和演化的所有条件。

然而事实上,从地球生命大爆发开始至今,在这长达五亿多年的岁月间和数千万的生物物种中,只有一个物种成功的演化成为高等智慧生命《人类》。

而非多种多元的高等智慧生物并存于地球上,这显示了在相同条件下,高等智慧生命并非如此的轻易出现和存在。

同稀有地球假说一般,这或许为费米悖论提供了其中一个答案。

关于外星智慧生命出现的概率,另一个古代地球天文学家德雷克,提出了一个德雷克方程,输入相应的条件计算出智慧生命出现的概率。

当时,德雷克本人较为保守的估计为10万颗。

由于当时的科技条件受限制,这个估计在现在看来,仍然有些乐观了。

随着人类走出地球,开始大规模探索宇宙以来,已经一万多年,人类已经实际到访过的行星有几万颗之多,却仅仅发现了一千多个处于宜居带,可以改造成宜居星球的行星。

这其中,又只有一部分拥有低等生物。

事实证明,智慧生命出现的条件极为苛刻,为此,众多科学家和学者提出了不少假说。

我认为,其中最有参考价值的是大过滤器假说。

大过滤器这一概念,是一个叫罗宾·汉森科学家为了试图解答费米悖论而提出的。

他把从没有生命的荒芜之地到扩张性的星际文明的演进,大致划分成如下9个阶段:

1:合适的行星系统(存在有机物以及可能宜居的行星);

2:可自我复制的分子(比如RNA);

3:简单(原核)单细胞生命;

4:复杂(真核)单细胞生命;

5:有性生殖;

6:多细胞生命;

7:脑量较大、使用工具的动物;

8:从地球出现人类文明到走出地球以前的阶段;

9:星际殖民扩张。

现在看来,有性生殖和多细胞生命的同时出现是最难以逾越的阶段之一。

目前,至少银河系,我们发现了两个原生的智慧文明。

我在想,究竟有没有传说中无所不能的神级文明?

说到神级文明,就不得不提到卡尔达舍夫指数。

卡尔达舍夫等级是一种用来衡量一个文明的技术的先进等级的方法,以一个文明的能耗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