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落峡东北的山头密林里,立见尚文少将通过望远镜看着愈行愈近的清军先头部队,吩咐手下士兵不可妄动。
他的目标不是敌先头部队,而是大部敌人,他要以血还血,以同样的手段再次痛歼清军。
鹰落峡很窄,不可能部队通行而不派兵侦查的,况且,上次清军被伏击也不过是一周前的事情,所以立见尚文将部队部署到了鹰落峡北边。
一千名日军绵延二三里地,躲在比较宽阔的峡谷两侧山头密林里,等着清军进入伏击圈。
如果清军在遭受攻击的情况下,企图快速通过峡谷,那么峡谷南边出口还有三百名日军凭借坚固工事据守,三个方向的联合打击,将给与清军重创。
据派出去的侦察兵回报,这条道路上南下的清军行军并不过分谨慎,反而有些大喇喇的。
他们不怕日军伏击?要知道这条路上不只一个鹰落峡,适合伏击的地形有很多。
这只能说明清军得到增援、又赢了一场歼灭战后,骄傲大意了,他们以为日军遭受重创后不敢出击。
哼!立见尚文心里得意地冷哼,以为大日本帝国皇军如同你们一般的怯懦?清国的蠢猪们,一会儿受死吧!
南下的先头部队是聂士成部。
义勇军和官军此次进攻平壤是打着换俘的名义,按照那天的商议,如果进攻高大坚厚的平壤城,定会给己方造成重大伤亡,莫不如将日军调动出来。
怎么调动?如果将换俘地点放在距离平壤过远的地方,日军必不肯来,很简单,刚刚遭受重创的他们会非常谨慎。
而如果清军来平壤城下换俘,日军必然会在城北山头设伏。距城十几里的距离,只要不是非常愚蠢的将领,这属于常规操作。
对于日军来说,他们的伏击是处于优势地形、进退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与熟悉平壤附近地形的几位将领商议后,杨桐针对己方武器特点,有了应对方案,然后率军南下。
那天战后打扫战场,袁慰亭命令朝鲜安州知州和守备带着几千百姓,将所有日军尸体都拖到安州城西放置,以备朝廷核实大捷的真实性。
清军官兵只负责捡拾枪炮弹药。
老袁督朝鲜十二年,具有极大威望,他的名字就是通行证,朝鲜上下都买账的。
大军欲要南下进攻平壤,袁慰亭又命令安州知州和守备搜索全城和附近村庄的粮食,以备大军所需,朝鲜地方官员也乖乖配合。
大军南下的前一天晚上,几个人商量了给朝廷的捷报写法,然后唐绍仪回义州发电报。
在南下行军的路上,清军官兵将领见识到了东北义勇军的枪炮,各种枪械都亲身体验了一下,威力着实令他们震撼。
卫汝贵提出给他的盛军装备部分枪炮,杨桐笑道,“如果盛军加入义勇军,不用部分,全军都可以配备这种犀利火器。”
卫汝贵当然不同意。
因此一事,官军一方将领们暗暗心中忌惮。
如果是一群乌合之众的东北马贼,那不过是被他们利用的炮灰,但义勇军有组织有纪律、又有这样厉害的武器,而杨桐和义勇军的首领们又对朝廷隐隐地蔑视。
这就危险了。
当然,此时彼此是合作,杨桐对官军的将领也算尊重,而一众将领们还打着利用义勇军的心思,所以表面上还是较为融洽的。
但不管义勇军怎么厉害,别说这些总兵副将和参将们,就是淮军中普通一兵都不会加入义勇军的,他们身家清白,以清廷为正统。
很简单,此时不是甲午战败、更不是八国联军入侵帝后出逃,此时的清廷还有些威望,还能得到汉人的效忠。
义勇军说穿了,只是一群土匪马贼而已。
昨天中午在距离平壤六十里的顺延镇,杨桐从义勇军全军抽调一千名善战的马贼,组成骑兵,分成两部,由曹刚和王二率领,然后分兵。
顺延镇这里,东西两侧的山势不算高,曹刚率军向东,王二率军向西,翻山进入东西两侧的峡谷,然后向南行军。
左右的地形地貌,包括日军的伏击部署,各旅的无人机早已经侦查的清清楚楚。
同时,张铭阳的一旅跟在曹刚部骑兵后边,韩让的二旅跟在王二骑兵的后边,一样要翻越东西两侧的山头。
杨桐下令,除了拉炮的挽马,把清军所有的马匹都抽调出来,分配给两个旅。
丰升阿见自己所部的马匹被拉走,很是不愿意,示意手下一个参将反抗,结果那参将被韩让一顿暴揍。
丰升阿跟杨桐抗议,杨桐冷冷道,“想不想蹭功劳?不想就滚蛋!”丰升阿心不忿,也只好闷声答应。
为了照顾东西两侧的山谷行军速度,杨桐等人在顺延镇休息了一晚。
今早出发前,研究具体攻击计划时候,聂士成部愿为尖兵。
立见尚文在等待清军通过鹰落峡,但是清军先头部队在日军伏兵步枪射程外停下,不一会儿,清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