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后气的不轻,但她对远在益州的刘焉,也没什么办法。
只能干生气。
打打冀州、豫、兖、青、徐这些还是绰绰有余的,但益州…
就不一定了,光是行军和输送粮草就难的一批。
陈泫也劝她:眼下平稳,不如先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如此粮草充足,再去平定益州也不迟,反正刘焉也没明着反。
陈泫的建议还是有用的,何太后听了。
何太后这点就挺不错,听劝。
…
同时,远在颖川许县的陈纪也已经知道陈泫官升太尉的事了。
陈纪心中肯定乐滋滋的,那可是自己儿子,位居三公 ,说不高兴那肯定是假的。
这个消息传播的还是很快的,第一时间荀爽和钟繇就上门来了。
没错,他俩也得知了此时。
荀爽是从荀彧和荀攸嘴里知道的,钟繇则是荀爽告诉他的。
他仨关系素来不错,平常没什么事就会聚在一起品茶、品论天下。
加上他仨也都是颖川人,相聚倒也方便。
…
陈家府院,池塘边的小亭子里,三人围着石桌坐下,石桌上摆着茶汤。
陈纪脸上洋溢着笑容。
荀爽也笑着说:“子琰官居太尉,位在三公,可当为光宗耀祖啊。”
三人辈份略有不同,但不妨碍他们关系好,钟繇辈分最低。
但年龄不是距离。
“是啊,我虽是他父亲,也没想到子琰能有这般才干,不过文若和公达对他的帮助也很大,此番杀袁绍、定冀州;诛袁术、安南阳,也不全是我家子琰的功劳。”
三人聊的很高兴,荀爽对陈泫评价极高,还惋惜的说道:可惜让阴氏抢先一步,若不然把采儿嫁给子琰多好?
可惜没有可惜,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
一晃,又过去了一段时间。
现在已经是公元191年年初了。
这一年,陈泫已经二十五岁了。
荀爽死了。
荀彧和荀攸得知此时后,立马来见陈泫,想请假回家守孝。
汉朝以孝治国,家中亲近长辈死了,理应回家。
陈泫听到荀爽死了的消息后,当即就说和他俩一起回去,陈泫连夜去找何太后说明情况,想要离开洛阳一段时间。
何太后同意了,给陈泫一个月时间。
第二天,陈泫携全家离洛回颖。
陈群自然也在,三个夫人陈泫也带上了,自己也不光是因为荀爽,更主要的是回来看父母的。
三四天一行人方才回到许县,陈泫去荀爽家意思意思,就回家了。
因为陈纪的缘故,荀爽对陈泫还是挺好的,记得小时候,荀爽还教过陈泫识字,荀爽的藏书,陈泫也翻阅过不少,这都是荀爽准许的。
说实话,荀爽没了,陈泫还是有点难受的。
咋说他也是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
心里要是不难受那可就是铁石心肠了。
生老病死…陈泫也无能为力,只能干伤心。
回到家,陈泫见到陈纪,陈纪虽然表现出一副喜悦之色,但那眉间淡淡忧愁依旧可见。
“父亲…”
“你回来了,去过荀家了?”
“嗯。”
“唉,没想到这天来的这么快,你兄长呢?”
“他还在荀家,说是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陈纪点点头,示意陈泫坐下。
陈泫落座后,陈纪说:“荀采还未完婚,这是你伯父最后的心愿。”
陈泫心感疑惑,陈泫是不懂陈纪突然对自己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父亲您…是什么意思?”
“荀氏是大族,但我陈氏也不差…何况子琰你还是太尉,位列三公,为三公之首。”
“父亲你这话…越说我越迷糊 ,到底是什么意思?”
“为父想让你娶了荀采。”
“哈?”
陈泫一愣:“可我已经有妻子了,让采姊姊…当妾?”
陈纪点点头,不语。
陈纪这副态度也已经表明陈泫说对了。
但陈泫觉得不合适,荀采还是个寡妇,那妾就妾也无所谓,关键荀采还不是啊。
估计是历史有偏差,这么久了荀采还没嫁给阴瑜呢。
“…这是荀伯父的意思?”
陈纪摇摇头。
陈泫没再问下去,父子俩就坐着喝茶。
喝完一锅,陈泫方才离开。
回到自己居住的小院里,母亲也在。
母亲肯定知道陈泫回来了,然后就迫不及待的来找阴璇她们几个了。
陈母是急着抱孙子,见到阴璇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有没有动静。
当即就把阴璇弄了个大红脸,刘姁起初还在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