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成长——岁月洗尽铅华,生活敛尽锋芒(1 / 3)

这些天,孙梦每天与爸妈腻在一起,像是提前步入老年生活。

本来就想低调蛰伏一段时间,孙梦这次回来便没有告诉任何人。

其实这次回来心情也有不小的变化。

以前回来时,于磊总是忙前跑后,拎着大大的行李箱,里面是孙梦给亲朋好友带来的礼物。

几个学生时代的闺蜜聚在一起,谈论着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爱情,是分享、当然也不免攀比。

如今,哪怕没人知道自己的境遇。可突然的变故,真就令自己不安起来。

失去了口头的谈资,其实也会让人仿佛失了底气。

中国人、尤其小县城里生活的人们,总会把外出学习、工作等同为衣锦还乡。

那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哪怕只是换了一座城市搬砖砌瓦,也会成为街头巷尾左邻右舍口中的成功者。

人们对未知的事物,对目光所不能及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向往与期待,正是这样的情愫,激励着一代一代的年轻人纷至沓来,成为如今的“南飞”“北漂”族。

不知道你有没有在一座小县城生活过,一座县城的圈子似乎就是几个人构建的,不管它在地理上有着多么广袤的土地。

实质上,你融入的那个圈子就是那么大,而这个圈子活动的空间也是逼仄的。

只是因为发展滞后的县城里,同一层次范围里,可选择的空间很小很小,也许就只那么一条步行街适合你去散步,也许只有那么一个公园能带给你惬意,也许只有那么三两家饭店你吃的合口。

有些不愿远走的年轻人,结婚之后竟然发现,这对象竟然多年前的校友,甚至是某个闺蜜的前任,总之东拐西扯就能拉上关系。

所以,偌大的一座城市里,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就像今天一样,一个高中同学在微信里问孙梦,回来了怎么也不告诉我?

能够这样质问的,一定是在她自己看来与孙梦关系很近的朋友。

孙梦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犹豫的工夫,电话就打了进来,是孙梦高中三年的好友吴楠,大学毕业回来考了教师,然后嫁了一个当地的公务员。

这样的家庭成分,是每个县城里最令人敬慕的。

哪怕两个人都拿着微薄的工资,甚至有时连绩效奖金都发不出,可对于围城以外的人而言,一定还是觉得这是与众不同的家庭。

寒暄过后,吴楠主动约起了饭局,“班花同学,抓到你一次可不容易,去了大上海就不回来了,我可真的太想你了,恨不得请假要去上海投奔你。”

“我也很想你们,回来一趟太折腾,没什么事就没特意回来,等你过去旅游,我肯定得好好陪着你”,孙梦只能客气的接着话。

“你们家老总回来没?咱们同学给你传的可神了,说是在陆家嘴都买了最贵的房子,司机、保姆面面俱到”,吴楠越说越离谱,道听途说,但也免不了故意添油加醋。

孙梦听着有些反感,但又不好反驳什么。她知道同学这个圈子有多八卦,今天她哪怕表现出一丁点不悦,都会被升华到“忘了旧情、不认同学”的高度,从此传说的口吻就会变成了“傍了个大款,都不再搭理老同学了。”

原本不在意这种虚名,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毕业这几年,孙梦刻意远离同学聚会,

上学时同学聚会,大家有说有笑,如今的同学聚会,真就赶不上一个商业座谈会,连直接挑明利益关系的坦诚都没有,一个个藏尽了心思,却非得拿感情说事。

前年的聚会,是以前的班长张罗的,他在群里忙忙叨叨的说了很多,语气尽量维系着当年的那种威严,那时候他多风光呀,老师口中的榜样,同学信赖的兄长。

可如今,几十人的同学群里,回复的却寥寥无几。

其实不是大家变了,变得从来不是人心,人心从来没有改变过。

从我们儿时它就遵循着顺应强者的本能,岁月真正改变的,是优劣强弱的次序。

一旦次序改变,整个体系就会悄悄重塑。

就像那次一样,直到在省府工作的刘强公开做出了回应,一句“服从班长安排,积极参加聚会”的调侃,引发了群里的发言高潮,甚至有人主动承担起聚会费用。

生活就是如此,这是每个人长大后都应该明白的道理。

从那时起,孙梦就开始厌恶所谓的同学聚会。

她已经明白,当你走出校园,同学的噱头就已经微不足道。

人走茶凉,并不是一种悲情。事实上,这只是离开那一方产生的感受,并没人过于在意你的走留。

胡乱想了一会儿,孙梦静静进入梦乡。

睡梦里,她穿着洁白的连衣裙行走在开满向日葵的院子里,金灿灿的阳光温暖了那一片世界,她看到闪烁着光芒的贝壳墙、看到餐厅里品着美食的情侣......

那是孙梦勾勒的未来,既是事业、更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