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还未亮,廖俊就起床了。
问了一圈,还是跟昨天同样的回答,还是跟昨天一样的一日三餐,顿顿按时送来。
廖俊看出来了,他们是在故意拖延时间,于是廖俊也不问了。
跟州府的衙役留了一句话,让他传给知府大人:“若过了明日,再凑不齐二万士兵,延误了战机,我只能上表朝廷,请皇上、太后定夺。”
说完转身出了州府,骑马回了城外的大营。
这帮地方官,平时在地方作威作福,天高皇帝远,自由散漫惯了。
朝廷的军令也敢拖延,不给他们点厉害尝尝,这二万地方军,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凑出来。
廖俊回到军营,纪宏胜根本没在,自从来了会州,这小子就一直住在城里,没回过大营。
廖俊轻哼了一声,心里很是看不起这个草包,也没指望他能去帮忙要兵。
纪宏胜安心做他的草包就好,别妨碍我带兵打仗,廖俊一边翻着一本竹简,一边想着。
这本竹简是孟将军留下来的,都是孟将军的排兵布阵图,绑竹简的线已经加固过好几次了,廖俊十分小心地打开,凝神仔细看着。
刚看了一会儿,外面的兵士就来禀报:“会州知府求见将军。”
哼,这帮狗官,来得倒是快!廖俊在心里骂了一句。
“让知府大人进来吧。”
会州知府哭丧着脸就进来了,一见到廖俊就开始倒苦水:“哎呀将军啊,这几年壮丁年年减少,会州自己的兵力不足二万啊,我出动全州府的官员,去附近的州府借兵了,还请将军宽限几日啊。”
边说边抹了几滴眼泪,廖俊明知道他在演戏,但也不能与地方官员闹僵,还是得给他几分薄面。
廖俊赶忙上前,扶起会州知府:“知府大人,请起。”
会州知府以为自己的苦情计起作用了,刚想说话,廖俊打断他:“知府大人,也不是我不近人情。只是皇上、太后钦点,军情刻不容缓,延误军机,你我二人都吃罪不起啊。”
廖俊话里话外的不给他机会,拿皇上、太后压他,会州知府知道碰上了硬茬子。
“很快很快,廖将军,刚才出去借兵的各方官员已经传信儿给我,二万凑足了,正在赶来的路上,还需五日,就可全部到齐了。”会州知府也不敢太过分,毕竟是圣旨在上。
“知府大人,行军能携带的军粮都是有数的,时间耽搁得久了,怕是大军就撑不到九原了,五日太久了,大军等不起啊。”廖俊让知府做选择,要不就贡献点军粮,要不就快点把二万兵士凑齐。
知府心里捏了一把汗,没想到一个行军打仗的武夫,竟还能有这种玲珑心思。
垂着头想了一想,知府大人问:“那依将军,还能再宽限我们几日?”
“最多三日,三日后若是凑不齐,廖某就得上奏了,知府大人可不要怪我啊,廖某也是没有办法。”廖俊在心里冷哼一声。
“好好好,将军放心,三日内,一定把二万军队给您带来。”知府大人也算争取到一个还算过得去的结果,他知道廖俊这是不想跟他撕破脸,不然可以直接拿圣旨压他。
“那我就在营里,等大人的好消息了。”廖俊一拱手,算是送客了。
知府大人也回了一礼:“那我就告辞了。”
转身出了廖俊的大帐,门外两个州府的官员正等着,看知府大人出来了,跟上去问:“大人,如何?”
“三天。”
“不愧是大人。”两个官员低笑着奉承。
三人快步走出军营,回去的路上,知府大人问:“廖俊是副都统,他们的大帅呢?听说是纪辰烨纪大人的儿子,刚才我在军营问了,都说他不在?”
一个跟随的官员凑上前来,低声说:“大人,您有所不知,这位将军叫纪宏胜,根本不喜欢行军打仗,这次也是被太后一道懿旨,逼上战场的。”
“哦?纪大人乃我当朝第一武将,纪大人的儿子竟如此……”隔墙有耳,知府大人也没有多说。
那位官员又说:“是啊,听说这位纪宏胜将军,最爱听曲儿,自从大军到了会州,他就一头扎进了听风阁,这几天就没从那里出来过。”
知府大人一听,突然心生一计,对赶车的马夫说:“停车,掉头去听风阁。”
知府大人的马车在听风阁停下,知府大人下了马车,携两位官员,进了听风阁。
听风阁虽然刚来会州不久,但一开张,就在会州打出了名声,每天宾客满座,经常都是一座难求。城里的豪门贵胄都是这里的常客,都在这里成月地包着雅间儿。
听风阁的小二,自然认得知府大人。知府大人一进门,小二就赶忙迎上去:“大人,您好久没来我们听风阁了,今日一来,我们听风阁真是蓬荜生辉啊。”
知府大人问他:“今天,我是来找人的,纪宏胜纪大人,住在哪间房?带我去。”
“纪大人?小的店里没有什么大人啊?”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