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备战(1 / 2)

西洲的军队,大多数是骑兵,太子带的这三万骑兵,都是从西洲骑兵营里挑选的精锐。

三万骑兵身披玄甲,一半重甲,一半轻甲。重甲善进攻和防御,轻甲灵活机动。

太子于夏阳城外大军军营点兵。西洲皇帝携皇后,以及几位皇子,在夏阳城外为太子送行。

皇后看着太子骑马点兵的样子,心潮澎湃,比自己去沙场点兵还要激动。

皇后大半辈子的心血,都在太子身上,从太子出生,她就一路为他筹谋。现在感觉像是在检阅自己的成果。

太子虽然还是略显消瘦,但身穿银甲,肩披黑色披风,身后竖着西洲的大旗,威风凛凛,俨然就是一位勇猛的大将风范。

皇帝和皇后携一众人等,举起酒杯,为大军饯行。

三万骑兵振臂高呼:“西洲必胜!”呼声响彻整个夏阳城。

骑兵脚程比步兵快很多,行了三日,便到了西洲与大梁的边境。

这里有十几年前为了战事修建的高高的城墙,城墙有一小队士兵专门看守和维修,所以保护得很好。城墙上有两个塔楼,每天都有人轮流值守。

大军主营在离城墙十里的地方扎营,据秦王妃的线报,纪宏胜的大军还要四五天后才到九原。

大军扎营,太子和军师带着侍卫,先去城墙附近转了一圈。

“十几年的城墙了,还维护得这么好。”林引川感叹。

“那是因为,我父皇一直对十几年前的败仗,耿耿于怀。所以这里一直派人在维护。”太子说。

斥候没想到太子亲自来了,急忙跑过来,跪倒在地:“拜见太子殿下。”

“起来吧,我只是随便看看,你去巡逻吧,最近要开战了,一定要打起精神来。”太子很温和地说。

“是!”小斥候受宠若惊,身板挺得笔直,转身走了。

林引川摸了摸城墙,非常坚固,又看了看两个塔楼的高度,这两个塔楼很高,已经超出了普通弓箭的射程。

“这里对我们很有利,骑兵本来机动性强,又有城墙掩护,这次我们尽量做到最少伤亡。”林引川说。

“军师,我们再去别处看看。”

太子和林引川把整个战场,仔细地看了一圈,才回营地。

两人又在营地议到半夜,通过秦王妃的情报线,知道了敌军的规模,但不知道敌军的战术,两人把能猜到的战术都演算了一遍。

自从有了纪大人的书信,纪宏胜一路上再也没有耽搁。

剩下的几个调兵的州府,他们还没到,纪大人的调令就早早送到了。

等他们到了,借调的士兵,早已整装待发。

今天来到最后一个州府,九原府,这里就是与西洲交接的边界州府了。

大军绕过九原城,来到城的北门,在北门外安营扎寨。

一路上,因为廖俊跟纪大人告状的事儿,纪宏胜都没理过他。

行军一切事务都交给廖俊,纪宏胜落得清闲。

大军扎营后,九原城知府沈川便带着粮草来了。

九原城负责大军后方的粮草供应,自从林引川帮九原知府增加了井市的收入,九原府就十分富裕了,这些粮草供应对九原州府来说,就是九牛一毛。

纪宏胜照例不见人,一扎营就窝在营帐里。

卫兵把沈川引到廖俊帐里,廖俊知道是送粮草的,不敢怠慢,迎到帐外。

“廖将军,一路行军,辛苦了。”沈川先客套了两句。

“廖某本是行伍出身,这都是职责之内,谈不上辛苦,沈大人,里边请。”

进了营帐,两人落座,侍卫奉茶。

“军中不能饮酒,廖某以茶代酒,粮草的事,就拜托沈大人了。”廖俊端起茶杯,也不废话,直奔主题。

“廖将军放心,九原城必将竭尽全力,保我大军粮草供应。”

沈川看了看帐外,问道:“怎么没见纪宏胜纪将军?”

廖俊无奈地笑了笑,沈川看他似有难言之隐,也没再问了。

“将军,这回是要在哪里开战?”沈川问了他最关心的问题,自从知道又要和西洲开战,沈川就一直在做准备,他把九原城的私产,除了送给林引川的那一处,其他全部变卖了,那时候大家都还不知道打仗的消息,所以卖了个好价钱。

如果战场在九原城,沈川就要带着银票和家人,逃命去了。他是个穷苦出身的书生,自己走到这一步,不是靠得家国情怀,这些身外之物都是他靠自己努力挣来的,他舍不得。

“我们在这里休整几天,补足粮草,就要继续北行了。”廖俊说。

沈川稍稍松了一口气,又试探地问:“莫非是要在北关开战?”

“刚才已经派斥候去前方打探了,看西洲的军队会不会进到我大梁境内。”廖俊也没隐瞒他,因为后方粮草还需要九原府供应。

其实沈川早已派人打探过了,前几天,西洲大军已经在边境扎营,并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