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阁跟布庄是一体,只是分工不同,不用在乎利润多少。”香清梅特意给几个人定了一样的月薪,就是怕生出嫌隙来。布庄能够抵挡住仿制品就能保障东来阁的利润,同时也能给自己带来效益,一举好几得!
祝喜儿说,“对,布庄保持住这个利润就行。”转头跟香清梅说,“小姐,掌柜的回去怕是要上火了!哈哈!说实在的我都有点要上火了,这差距太大了,真是没料到。好在是咱自己家的铺子!”祝喜儿的心态还很平和。
张俭笑道,“老王,我也认为不能涨价,布庄只要能维持这样就很不错,它和东来阁就是要相互映衬,嫌贵就去你们那,不然就在东来阁,反正只要他相中就跑不出咱们家去!”
香清梅点点头,祝喜儿比王天养要看得开一些,“实际上咱们这个月仿品芝麻了半个月,所以下几个月布庄可是不能是这个收入的。你们想想,东来阁目前也处于打基础阶段,也需要得到顾客的认可,这是一个过程。它的认可程度越高说明它在人心中越有地位。那么对仿品的需求量才会越大越多,按照我的估计,布庄还没进入到正轨,三个月后吧,咱们那个时候才能看出来真正的饱和度在哪!”
小姐这意思现在只是开始?布庄的利润还能大幅度增加?王天养看了看祝喜儿,祝喜儿看着香清梅。
“小姐是觉得布庄下个月还会增加?”王天养问道。
香清梅点了点头,“必须的呀!怎么,没信心?”
“不是,不是。有小姐在,有信心!”王天养才觉得自己心里得劲了一点。呵呵,还能增加就好。怎么也得跟东来阁缩短一下距离不是!
“等咱们的服饰占领潮流了,不仅是布庄就是东来阁也会翻一番,现在才刚刚打基础,哪到哪啊!”香清梅还计划在离京城较远的几个地方开分店呢,无论是哪个世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贫富差距,只要有富人就有消费。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香清梅让众人去看看自己家孩子,她自己去了小书房。这几家的孩子都是秋菊管着,不经常见到父母。母亲还可以能经常过来,住一宿什么的,做父亲的想孩子就不容易了。香清梅特意把秋菊拉出来,她要问问宅子的事,是否有眉目了。如果能再有一个另行安置绣坊,那也能方便许多。
秋菊摇摇头,“小姐,我隔三差五就溜达一圈,咱们府上附近没有卖宅子的!”
“嗯!不急,看着就行,哪那么巧咱们想买就有人卖了。”香清梅叹了口气。心想以后要是有地方可是要留够了用的!
“不过······”秋菊想了一会,说,“我觉得后面偏西有个宅子恐怕要卖!”
“哦?怎么这么说?”这是什么话,香清梅看着秋菊,等着下文。
“他家前些日子刚办了丧事,据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目前就是老两口领着孙子孙女过呢!我都看见他们家都出去当了好几回衣服了。估计是没什么钱了。”秋菊不好意思说这个,心里有一点趁人之危的感觉。
“这样!那就等着,等到万一他们想卖,咱们就不讲价买过来。你说说是哪家?我怎么没印象啊!”香清梅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还有这样的一家。
“他家据说是三道街卖馒头馄饨的那户,都说是儿媳难产一尸两命,祸不单行的是儿子上股火得了急病也去了。”秋菊倒不是故意打听,只是路过听人说的。
“你不是说他家都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吗,怎么生第三个反而不行了?”香清梅不解,不都说第一胎难生,以后就会很顺吗?
“前一个夫人得病去的,这是续弦。那两个孩子是先夫人留下的!这回可好,老的老小的小!”秋菊这个可是特意打听的。
“真是可怜!”香清梅交代一定要看住这个宅子。拿起笔,开始记账。
大概是受了这个故事的影响,香清梅有点静不下心感觉心里有点堵挺慌。她也是女子将来也会面临成亲生孩子这样的事吧!女子生孩子仿佛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这句话绝不是虚的,确实有很多人因此丧命。这生老病死哪能处处入人意!不仅对自己以后要干什么产生了怀疑。干了如何,不干又如何?唉!人生就这么无奈,自己想的怕是身后这一大帮人,不然意义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