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气温不再那么炎热。
六道岭村周围大山里的榛蘑也到了采摘,收获期。
榛蘑的采摘期时间并不长,基本也就那么十多天的时间。并且还要在雨后进山采摘。
这榛蘑也是六道岭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关系到了村里人的生活质量。
又由于其采摘期短。所以,这段时间只要是雨后,几乎全村能走动的男女,老少都一头扎到山里采摘。
老石家这次连平日里留在家做饭的毛氏,都背上背篓跟着老石家一大家子人进山采摘榛蘑。
成熟的榛蘑顶着土黄色的伞盖,一片片,一丛丛的长在树干上,树根上。
上手直接薅就行。毕竟这时候比的就是手速。
至于蘑菇根啥的,等薅回家了,再切吧。
毕竟那时候已经是自己家的了,也就不着急,有时间慢慢切了。
对于在现代是城里姑娘的石杏来说,采蘑菇一直以来都是个美好又浪漫的事。
在石杏的想象中,一直都是美美的小姑娘,背着小篓筐。唱着《采蘑菇的小姑娘》,一朵一朵的采了蘑菇,放到背篓里,然后回家熬汤喝。
等石杏跟着采榛蘑的大军进到山里后,才发现。没有美好,没有浪漫。
六道岭村的村民像蝗虫过境一样,扫荡着这片山里的榛蘑。
倒是,他们背着装满了榛蘑的箩筐下山的时候,脸上都带着喜悦的笑。这时候才能看出美好。
这一筐筐的榛蘑运到山外,能换粮食,能换棉花,能换一切生活必须品。
傻柱子在小时候有一次进山,不知道被什么给吓到了。
自此以后,傻柱子就不敢在山里待着。所以老石家人平日里也就让他干些挑水,浇水的活。不让他进山。
到了采摘榛蘑的时候,傻柱子拉着他新认的黑驴妹等在山脚下。
山上运下来的榛蘑凑够一趟的。他就挑着扁担走在前面,黑驴妹驮着箩筐跟在他后面运回石家院子。
老石家的院子里这会子搭得到处都是木架子。
傻柱子将运回来的榛蘑倒在架子上,摊开晾晒。
然后再带着他黑驴妹回山脚下等着山上的老石家人运榛蘑下山。
“天霸,旺财。看好榛蘑。俺走了。”
“汪汪汪,交给小爷了。看谁敢来偷。”
“嘎嘎嘎,赶紧走吧,真啰嗦。”
新鲜的榛蘑味道飘散到老石家后院,吸引着后院里的大公鸡和它的后宫鸡妃。
大公鸡瞪着小黑豆眼,脖子一抻一抻地带着它的众位鸡妃想往前院溜达溜达。
石远山他们不进山打猎也跟着采榛蘑去了。
细犬,老黑就留在石家后院,趴在窝里休息。
老黑听见动静,眼睛都没睁,只从鼻孔里喷出口气。
大公鸡听见老黑的警告声,迈出去的爪子停住。也不敢再继续往前院溜达。
若无其事地收回爪子,低头刨地找食吃。
这日晚饭后,趁着家里人都坐在一起聊天消食。石杏和石苍柏想跟长辈们说说他俩想的主意。
“爷爷,俺和俺哥有个事想和你们商量一下。”
“啥事?你说吧。”老石头笑呵呵的等着石杏说啥事。
“俺和哥哥合计着。家里晾晒了那么多的榛蘑,又陆续做了几百斤的果脯。还有家里俺爹和二叔他们打猎回来的猎物。这些都该运出山卖了。”
“俺爹他们每次出山都得五六天才能回来。这还不能保准每次运出山的山货都能卖掉。”
“俺就合计着,这正好俺大姐和大姐夫也需要在镇子上找个营生。那要是俺哥和俺大姐,大姐夫一起在镇子上赁个小铺子,专门卖咱们的山货。”
“到时候村里人,就只需要将山货运到山外,俺哥和大姐夫在山外收购。再卖给村里人需要的采买的东西。”
“这样村里人就不用进石牛镇子里卖山货,再耗时间采买所需东西。也不用花进城门的税钱。”
“这样,村里人是不脚程快的三四天就能往返一趟?到时候,俺大姐守在铺子里卖山货,俺哥和俺大姐夫还可以运了山货去县城卖,去府城卖。再从那边买了便宜的生活用品运回来。”
“俺和俺哥大致的算了一下。这其中的利润还是有搞头的。爷爷,你看咋样?”
石杏说完这些话,大眼睛眨巴眨巴地看着老石头,等老石头考虑。
老石头嘬着旱烟袋问石远山:“老大,你觉得呢。小杏儿这主意咋样?”
“爹,俺觉得可以试着干干。但是,有些细节还得推敲推敲。”石远山仔细琢磨了会石杏说的话,也觉得有些道理。
“爷爷,俺觉得俺爹和二叔可以直接在咱村里就收购山货。然后他俩各带几个人组成两个运货队伍,再运出山去。跟俺和大姐夫在山外交接。”
“村里人都不用再浪费时间出山,可以多进山打猎,采山货。这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