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一瞧,看一看了啊。今年新榛蘑了啊。”
“山泉水做的果脯,清甜可口,还便宜了喽。”
“呦,张哥来了。”石苍柏和李长生又一次到清河县集市叫卖山货,见到之前采买了他们不少山货的那张府仆役。
“俺在这市集找你们两天了。你们哥俩可算是来了。”
“对不住啊,张哥。俺们哥俩住在石牛镇。得隔几天才能来咱们清河县赶一回集。”
石苍柏听说这张家仆役找了他们两天,没找到。赶紧表示歉意。
“张哥,你找俺们哥俩是?”石苍柏隐隐有些猜测,安耐住兴奋心情,等着张哥回答。
“上次,俺从你们这买回去的那些山货。俺家老爷,夫人。都觉得不错。大厨房的师傅也说俺采买的山货品相好。”
“这不,管家就说让俺来找你们,想从你们这多买些山货。留着府里冬天慢慢吃。”
“多谢张哥,帮俺们哥俩美言。俺们哥俩一定不会辜负张哥的恩情。一准给府上都准备最好的,让张哥脸上有光。”
“弟弟是大山里的,也没啥好东西孝敬张哥。只能给张哥预备些山货,给张哥送家去。”
石苍柏诚恳的表示着感谢。当然该给张哥的好处也是不能忘的。
只有拉好关系,才能以后常来常往。
“你小子。这脑瓜子就是转的快。”那张哥伸手点了点石苍柏道。
“行了说正事吧。这次俺们张府。榛蘑要二百斤,风干兔和风干鸡各五十只。那个榆黄蘑,来五斤吧。那个放不住。以后你们再来县里,再买也成。”
“这些是府里的。还有,你上次给俺的那个果脯。府里的几家当差的人家和丫鬟,小厮的尝着不错。也要求着俺给他们代买些。那果脯就买上二十斤吧。给他们解解馋虫。”
随着张哥一句一句的说。石苍柏和李长生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这可是个大生意,一下子就要了他们快半车货了。
“张哥,你看俺哥俩这趟来县里,预备的山货,不太多。”
“俺哥俩先给府上送一部分山货过去。别耽误厨房大师傅给贵府的老爷,夫人做菜。俺哥俩下趟再来县里,直接先到你府上给你把剩下的送过去,你看成不?”
石苍柏小心地观察着张哥的脸色,跟张哥打着商量。
“嗐。这算什么事。府里买的多也是预备着冬天吃的。不着急。那你哥俩就把这车上的先送去府里吧。下趟直接去府里找俺就行。”
张哥倒是个好说话的,领着石苍柏他们就往张府去。
快到张府了,石苍柏递给张哥个背篓。里面放了几样山货。
“张哥,俺们哥俩在这等你。你先把这些山货送回自个家。”
张哥点点头,拍了拍石苍柏肩膀。笑呵呵地拎着背篓往张府后巷的下人房走去,将石苍柏送的山货先送去自己家中。
石苍柏和李长生跟张府的账房结算好了银钱,又跟张府管家说好,剩下的山货,短则三五日,长则十来日。一准给府里送来。
等石苍柏和李长生拉着空板车,走在张府外的巷子里的时候。还不敢相信,他们的生意刚开张不久就遇到了这家大客户。
并且,经营的好了。这家还能变成长久的客户。
哥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走,姐夫。俺带你去刘记粮行。你也去见识见识,清河县里最大的商行是啥样的。”
“走,跟你去见识见识。总听说清河县里的刘记商行日进斗金。那钱挣得海了去了。也没过到底啥样的。今个也去见识见识。”
李长生咧嘴笑着说。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刘掌柜好。小的又来进粮食了。”石苍柏带着李长生走进刘记粮行的账房。
刘掌柜正坐在账房里喝着茶水。听见跟他说话声,回头看去。
“石小哥啊,又来拉苞米粒?还是一千斤?”
“嗯呐,还是一千斤苞米粒。麻烦刘掌柜给吩咐外面小哥一声了。”
石苍柏笑着跟刘掌柜说。
“行。你直接在账房这,交了银子,让账房给你个条子出去装货就行了。”
石苍柏拿了账房给的一千斤苞米粒的条子,出去找伙计称粮装货。
“掌柜的,这就是那日三爷安排元宝来打招呼照顾的那位主?”
“对,就是他。一回一千斤。拿的还是大客户的价格。也不知道他哪就入了三爷的眼。得了这么个大便宜。”
刘掌柜,满不在乎地继续喝茶。
石苍柏和李长生跟着伙计称了重量,一袋袋的将粮食搬到木板车上。
正干着活呢。正好遇见从外面进来的铜钱。
“这不是石家小哥吗。又来买粮食了。”
石苍柏听见有人喊他,抬头一看,见是那日跟在刘家公子身后的贴身小厮中的一个。
连忙笑脸相迎说:“正是俺,给哥哥见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