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12月底了。
教材出版了,画室里的学生一人免费发了一套。剩下的都以成本价分散在了武汉大大小小的书店。
张小龙也成了老汪的VIP客户,每一周都要到系里来拖一次泥塑,送一批翻制好的玻璃钢雕塑过来。雕塑翻制也越来越细致,打磨的也越来越好。在向老师的允许下,张小龙还在教室靠墙的地方自己做了一排置物架,将自己的泥塑作品按时间顺序都摆了上去。肉眼可见的进度,现在已经成了整个雕塑系参观学习的一个景点。每天都有高年级低年级都有人过来看,羡慕,敬佩当然也少不了调侃。
除了第一个铸铜的被张小龙拿回了画室,放在了自己的宿舍窗边。是的,房子已经装修好了,但是他跟老刘都没有过去住。其他的也就都放在了教,现在也快放不下了。老刘还笑骂他败家,有钱没地方花!
又是一年联考时,清晨楼下的马路上,挂着南方画室横幅的大巴一字摆开。学生陆续搬着自己的画材,按考点依次上了车。老刘带着王老师老郭去了一个人数比较多的考点,张小龙带着范晶和另外一个老师去了另一个。
他们今天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叮嘱学生考试,另一个是靠教材去推广画室。寄希望于联考后再收一批校考的学生。
今年格外冷,虽然还没有下雪,但是寒风阵阵。
三人裹着厚厚的羽绒服,从张小龙车上搬下折叠的座椅,在校门口自己画室的大巴边上摆好。又从后备箱拿出教材和宣传册。张小龙就坐在折叠桌前面,范晶领着另一个老师发宣传册。陆续有其他画室的车到,也有零散的学生往这边走。
别的画室都是一辆小巴或者私家车送学生过来。只有他们是三辆大巴,也就自然成了整个考点最焦点的地方。焦点中心,张小龙叼着烟,试图抽烟抵御一下严寒。
看到有学生走过来,麻利的丢掉嘴上的烟,踩灭了烟头。热情的跟他们介绍着画室规模,教学模式,并打开教材给他们看。让张小龙没想到的是,有意向过来的人没几个,拿过来做讲解的教材倒是卖的一空。当然他在每本书都留了一张画室的名片,上面有老刘和他的联系方式。
学生进去的差不多了,看着空空的桌面,他跟老刘打了个电话。交流了一下两边的情况,结果情况差不多,老刘的教材也就剩一本水粉静物。正说着话,一个中年人,递了一支烟过来,张小龙也就挂了老刘的电话。
“您好,有什么事吗?”张小龙接过烟,问道。
“哦,是这样的,我刚刚也买了一本你们的教材,我觉得画的非常好!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刘,也是一个高中的美术老师。我们学校每年稳定的都有100人左右。我觉得你们比我画的好很多!每年带这么多人参加联考我压力也很大,现在学生成绩一年不如一年,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所有想跟您聊一下,看能不能合作一下!”刘老师说的很诚恳,一股脑把自己想说的都说了,也没考虑过张小龙一个小年轻,到底说话算不算数。
“刘老师,您好啊!”张小龙说着伸出手,跟刘老师握了一下。这个刘老师跟老刘就是两个极端了,老刘精瘦精瘦的,精力无限。这个刘老师微微有些发福了,手指头都说肉肉的。
“这里也冷,我们上车聊吧!”说着带着刘老师去了自己的桑塔纳,点火,打开了空调。
“刘老师,我们画室今年有300多人,按我们的预期联考过线率在85-90%,这个数字只会多不会少。会留下来考美院的人应该在200人左右,武汉美院拿合格证,应该也是这个合格率。这个不是吹牛,我们可以留个联系方式,您这边有时间可以过来参观一下。到时候出成绩了,您完全可以考证。我们画室有自己的场地,住宿条件应该是整个武汉最好的。学生学习起来也舒心一些。”张小龙也是一口气将画室的情况介绍了个大概。
“这么多人!这么高的升学率啊!”刘老师很震惊!要知道他自己教联考合格不到50%,美院考试一年就十几个人,分数还不高。
“您也看到我们画室的教材了,这都是我跟另外一个合伙人两个人画的。我们的水平,您应该是不会质疑的,大家也都是同行,您看一眼就知道。”张小龙说的很诚恳,是一种与同行交流的态度,不高傲也不卑微。
“确实画的好,所有我才过来找你们嘛。我是这么想的,明天我去画室你们画室看一下,然后我把我手上的学生转到你们那边。今年美院校考完,只要能达到您说的这个合格率,明年我所有的学生都送到您画室这边来,大家一起合作。”刘老师说的也很诚恳。
“这个没问题啊!欢迎刘老师明天过来参观考察!”
然后就是一系列的关于教学的吐槽和分析交流了,两人相谈甚欢,互留电话。
联考其实很简单,还是南方画室的一贯方针,如果你在自己考场不能秒杀全部人,那么你的成绩就很难很高。美术阅卷的打分时间是很快的,基本第一轮分档的时候就一两秒的时间,就给你的试卷分好了档。比如老师觉得你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