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嗣,是中国古代家庭习俗,不管是唐律,还是明、清,男子如果没有儿子,就只能立辈分相当的侄子为嗣子,不能立自己的子女,更不能立其他姓氏人员,这样以免乱了规矩。
一日,养心殿和往常一样,恶臭味去了又来,来了又赶紧清除,殿内太监、宫女每天都是穿梭不停,忙得不可开交。
同治帝身体已经到了全部溃烂的程度,下巴肿胀地像个小皮球,口中生疮,甚至难以闭合嘴巴,牙龈已无血色。病魔缠身的同治帝坐也不是、站也不行、躺也不能,真是生不如死。
他两只眼睛虽然只能露出一丝微光,可还能感到炯炯有神的影子,像是在昭告世界“我同治爷还没活够,不能就这么走了……”
可现实仍然是现实,同治帝十分清楚自己时日不多,只是作着最后的垂死挣扎。这个时候,他想到:是该到了交待后事、遗诏立嗣的时候了。
“去把李鸿藻李大人叫来……”同治帝安排身边的太监去叫军机大臣李鸿藻。
“皇后娘娘……”太监刚出门,皇后就来探望同治帝了。
“皇后,你来了。”同治帝虽然疼痛难忍,但见到皇后,还是坚强地又那么自然地露出久违的笑容。
皇后看见皇上的样子,既心疼又痛恨。心疼,自然是心疼这位悲情的年轻皇帝。那痛恨呢?肯定是痛恨那个专横跋扈、毫无感情的冷血太后慈禧。
没过一会,李鸿藻跟着太监就来到了养心殿。行过礼后,掀开帘子一看皇后也在。“皇后娘娘……”李鸿藻给皇后行了个礼。
很懂礼节的皇后,也自然回了礼,起身就要离开。
“皇后,不用离开。李大人是我的师父,也不是什么外人……快给李大人赐座。”
同治帝看着自己的师父,一些孩童时期的事情历历在目,眼里含着泪珠向李鸿藻说道:“老师,我这个病恐怕是好不了了,可能为时也不多了……”
同治帝话音刚落,皇后娘娘和李鸿藻也随着流下了眼泪。
“你们莫哭,今天叫你来,就是有话给你们交待。”同治帝气息薄弱,一口气讲不完,趁了一会,目光转向了皇后娘娘:“朕龙体实在欠安,国家大事不可一日懈怠,需尽快完成立嗣之事。”
皇后娘娘明白皇上的用意,可自己没有慈禧太后那样向往权力,对着同治帝说道:“大清王朝需要成人的君主,不需要一个冲龄幼主,再说我也不想享受太后的尊荣,对朝廷没有好处的事情,我不会干……”
同治帝听了皇后的话,甚是感动。虽然自己有一个不懂人情的老母亲,但上天也给了他一个通情达理的好媳妇。
同治帝看明了皇后的态度,于是目光转到了李鸿藻身上。“师父,立嗣的事情我已经考虑好了,就立多罗贝勒载澍为嗣,你代劳给我拟一份遗诏。”
同治帝一边说,李鸿藻就一边写,里面的内容大概就是“自己为什么要立嗣”“最后选了载澍为嗣,原因是什么”,反正原因和结论都讲的很清楚。当中还有那么几句十分扎眼的话,都是关于抵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
李鸿藻写完了之后,哆哆嗦嗦地把遗诏草书给了同治皇帝。同治帝看了后,说了句:“你先收着。”
李鸿藻又哆哆嗦嗦收了起来,像是干了什么坏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