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钱能暖人心(2 / 3)

当了兵,领着饷钱,耀武扬威的一辈子就算完了。

保不齐就要把命搁战场上。

这倒不算什么,毕竟这个世道,人命如草芥。

军籍要命的地方在于,你这一枝儿,子子孙孙,全是兵。

有多少京城老户们看着那巡街的带甲士兵,心道这才叫爷们!

又有多少京营士兵瞅着那滋润的京城百姓,心道这才叫舒坦!

你进不来,你就永远羡慕。

再说那遣散费。

过于优厚了。

大凉旧例。战死,十倍军饷。

如今这安敬思竟把遣散费加到和战死一个级别。

脱了军籍,再拿着十倍军饷。

以后谁还卖命?

秦国公旧部不得散了个屁的了!

谷通冷汗直冒,鼓着劲儿高声道:“将军,您就算想揽这个瓷器活儿,也得有那个金刚钻儿啊。”

安敬思点着帅案上的那叠纸,轻笑道:“老弟,算过了!要是这仗打上个一年半载,士兵消耗的粮草、军饷,器械,匹配的民夫损耗,杂七杂八的加一起,可不止这个数儿。”

谷通上前一步道:“将军,不是我说你,脱军籍?这么大的事儿,我不用多说了吧?再就是那遣散费,嘿,跟战死一个价儿,这未免让那些烈属寒心!按旧时常例,遣散就三倍军饷。即便当年那荥阳一役,遣散老弱也不过五倍!发十倍遣散,这仗还打不打了?那我也拿了钱回家抱孩子去了!”

安敬思嘴角勾笑,轻声道:“那谷先锋认为多少合适?”

谷通脱口而出:“还用说,三倍!”

说罢,谷通突觉不对,又补充道:“嗯……五倍也行!”

安敬思扫视众人,沉声道:“诸将以为如何?”

众人皆齐声道:“如谷先锋所言。”

安敬思起身道:“好,既然大家同意,本将没话说!”

谷通攥着拳头,沉声道:“将军,您还没说这脱军籍的事儿呢。”

安敬思拍打着两只空手道:“这事儿啊……哈哈,其实我心里还真没谱儿。咱手底下老弱是有,但大部分还是忠于国事,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精锐啊!能是随随便便遣散费就打发的?本将带你们出来,那就是咱的兄弟,总不能让兄弟们寒了心吧!所以啊,脱军籍这事儿……嘿嘿,那是咱给京师的良言,至于回头京师怎么决断,咱听命便是。言而总之,总而言之,要么给钱,要么就考虑一下咱们的这个实在没办法的办法。当然,你们如果有好办法,赶紧提,反正我现在还没写折子呢。”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看看谷通,谷通再摇摇头看看众人。

晌午,快马从河东营盘中疾驰而出,往南奔去。

当晚,安敬思为士兵请命的事儿以及谷通把遣散费压低的词儿,传遍了各营。

次日,京城的最后一批粮草全部运达河东。

三日后,户部将原先应下的六十万军饷以及一封信,送至河东。

信中言道:太后念北方战事紧急,已令之前南征之军交由地方供养;太后同时严令各州、郡,县抽调冬季税收及时运往前线,勿要竭天下之力以应北饷,并以此次支前之份额来考核各地官员。

太后此次雷霆出手,天下大震。

军中自是欢欣鼓舞,士气高昂。

只是,各地方有远有近,军饷一时半会儿无法送至前线。

远水依旧解不了近渴。

三日后,兵部回信刚入中军,安敬思便立即将精简部队的军令下达诸营。

脱军籍,五倍遣散费。

兵部皆应。

各营将领一阵头疼。

只因自愿遣散的人,多如牛毛。

毕竟这等好事儿,可遇不可求。

诸将难以统计,虎贲右营甚至于有原地解散之势。

最后,还是安敬思提斧巡营,亲自下场裁军。

安敬思的亲自接手,令谷通深感无力。

最终,大军仅用三日,裁军完毕。

羽林左营,裁撤老弱三千;

神机各营,裁撤两千;

……

虎贲各营……

裁撤万人……

是夜,谷通挂印请辞,单骑归陇右。

户部的六十万军饷,大半作了遣散费。

剩下的精锐六万人,依旧欠饷。

——

深夜,安敬思盯着谷通上缴的腰牌、印信,孤坐帐中。

“主子,接触到了,那钱庄老板愿借咱们五十万应急,但是要利息。”

安敬思稍稍偏头,对着暗处轻声道:“查到了?”

“钱庄老板倒不难查,是个姓尹的肥胖男子。至于那日那名武官打扮的少年……十分神秘!但听那少年语气,应是示兀钱庄的幕后人,说不得背景深厚!”

安敬思略为思忖,回道:“这样,先应下来,等回头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