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妥妥的武夫式发言。
刘协在听到马腾的请战后,虽没有什么问题,但刘协在心里还是默默的摇头,袁术是肯定要剿灭的,但怎么剿,怎么出兵,何人为将,出兵的粮草供应,大军的后勤补给,是一样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不过勇气可嘉,刘协还是扶起马腾,缓缓说道,“爱卿忠心耿耿,勇气可嘉,但战事无常,咱们还是要商量一个具体章程出来。”
李善长此时摇晃了手中的羽扇,冷静道,“陛下所言甚是,以臣之见,直接发兵攻打袁术乃下下之策,咱们应该发布讨贼檄文,广邀天下诸侯,共同夹击逆贼袁术。”
“如兖州的曹操,徐州的刘备,吕布,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豫州乃四战之地,且无天险可守,只要各路诸侯出兵,就足够让袁术头疼。
“如此一来,袁术必定首尾不能相顾,需要同时派兵防守各地的诸侯,而袁术占据豫州后,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不得民心,如今僭越称帝,更是受万人唾弃,天时,地理,人和皆无,袁术岂能不败?”
“到那时陛下可分兵两路,派遣一员上将,可从宛城直扑汝南,另外一路可借道兖州,直逼寿春,如此袁术必败矣!”
“爱卿所言甚善!”
听到李善长的话,刘协的眼睛里精光四射,缓缓的点了点头。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袁术自取死路,但其麾下还是拥有二三十万的大军,在加上豫州民殷财阜,汝南袁氏更是统治其多年,门生故吏,不可胜数,人口约有六七百万人,比整个关中地区的人口还要多,想要轻易的将其覆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强行攻打,来个鱼死网破,这些即使剿灭了袁术,自己也会元气大伤,如此这又有什么意义。
“陛下,大司农所言,实乃老成谋国之言,臣这里还有些锦上添花的建议。” 站在李善长身后的长孙无忌拱手说道。
“哦。爱卿有何建议,尽可直言。”对于长孙无忌这位大舅哥,刘协的内心还是很欣赏,先前曹操派遣杨修为使者,长孙无忌将杨修喷的是体无完肤,对自己也十分的忠诚,有什么脏活、累活,也是抢着干,这一点和姚广孝就很相像。
“陛下若下旨,命令各路诸侯讨伐逆贼袁术,只怕各路诸侯,未必会志同道合,共同讨贼,这样各路诸侯各自为战,宛如一盘散沙,虽然这样也能够对袁术有所牵制,但还是会有所欠缺。”
“那依爱卿的意思是?”
长孙无忌拱了拱手,继续说道,“臣愚见,陛下可在发布讨贼檄文的同时,邀请各路诸侯会盟,组成讨袁联盟,到那时陛下可出任盟主,如此一来,各路诸侯必定不敢拖延,剿灭袁术逆贼便指日可待。”
听完长孙无忌的话后,刘协眼睛一亮,顿时感觉可行!讨袁联盟和当初十八路诸侯讨伐国贼董卓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自己身为大汉天子,出任盟主之位,更是理所应当。
先前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会盟于酸枣一带,推选四世三公的袁绍为盟主,而袁绍同父异母的兄弟袁术则被任命为供应粮草的接应使,所谓的接应使,顾名思义就是向各路诸侯供应粮草。
而十八路诸侯的兵力或多或少,比较多的像袁绍多达三四万,曹操,孙坚也各三万,其他像陶谦,公孙瓒,袁术,也有两万多,较少的北海太守孔融,河内太守王匡,上党太守张扬,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各自也有着一万多人,关东联军足足有三十万之众。
这么多的大军,加上马匹,人吃马嚼的一天下来肯定数目惊人,难道所有的消耗都由袁术这个接引使接应?
答案是否定的,袁术就算是再白痴,也不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况且当时袁术占领的汝南郡,也远远供应不了三十万大军的消耗。
但袁术既然是“粮草接应使”又不会把自己的粮草供应给大军,那他主要做什么呢?答案就是从各地诸侯那里押送粮草,集中统一管理,然后再向联军发放。
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袁术属于运输大队长,各路诸侯起兵与董卓的西凉军对抗,然后袁术躲在后面,派遣自己的队伍到各个诸侯的家里,把粮草给你运过来,运过来之后,这些粮草并不是直接送到各诸侯的军营里,而是交给袁术统一管理,想要先申请。
粮草是胜败的决定性因素,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并且看管好粮草也是头等大事,而当时的袁术麾下兵力雄厚,又是出自天下第一大族,四世三公之后,因此各路诸侯当时对袁术非常的信任。
但一个有勇无谋,但又野心勃勃之辈,人品能够好得到哪里去,袁术得到了这个美差,就好比老鼠掉进了米缸里,不仅不给盟军供应粮草,反而借机中饱私囊,经常干出监守自盗这种事。
然后利用这些粮草,暗中在淮南、汝南一带招募流民百姓,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兵力扩充到五万多人。
所以在长孙无忌提到组建讨袁联军时,刘协顿时感觉眼前一亮,虽然说自己不会干出贪墨盟军粮草这种事,但起码可以调动联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