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章:镇邪塔下大搏杀(1)(1 / 2)

田七来惊诧不已,看向蒋天龙道:“原来田某人的行动在太师爷掌控之中,要不在下的每一次行动天龙表侄咋就知道得如此详细?”

蒋天龙扬声大笑:“太师爷爷是大宋朝的顶梁支柱,接到龙啸山庄危机的信札后带领500精兵强将一个半时辰赶到山庄,光从兵贵神速这一点说开去,他就能百战百胜!”

童贯被蒋天龙的马屁拍得很舒服,坐在太师椅上轻轻捋着自己独异的胡髯微微哂笑。

蒋天龙瞥了童贯一眼,见他形象欢欣,知道也是喜欢听奉承话的主子,便就肆无忌惮地喋喋不休:“太师爷的龙骧军从长安一路赶来,连华州府、临水县也没有去,直接插进龙啸山庄,一到山庄便歇息,便派斥候四处打探消息,天龙有幸作了太师爷爷的斥候,看见虞侯表叔带着一个女子行走匆匆,便紧紧随在身后,还能不掌握你的行踪!”

田七来嘴里吱吱呜呜,道:“天龙贤侄既然看见田某人被赵元擒拿,为什么不予以营救?看着被他们挟持到镇邪塔下,走下九十九级台阶?”

“这是太师爷爷的引狼入室之计!”蒋天龙直言不讳道:“要是出手营救虞侯表叔,赵元他们还能进入九十九级台阶下面的地牢之中去?”

蒋天龙话音一落,便见龙骧军一个兵士匆匆赶来,在童贯耳边嘀咕几句!”

童贯断喝一声:“天龙贤孙,可以收网啦!”

童贯说着,对身边的几个卫士道:“将这把太师椅抬到镇邪塔下面去,老夫要坐在那里看大家擒拿孺子赵元和一帮蟊贼……”

童贯也是月亮底下屙屎将自己照得太大啦!

将太师椅搬到镇邪塔下面,他要坐在上面观看赵元被擒拿的场面?

哈哈……八字没见一撇,谁擒谁还说不上来,太精枢密使就有这么大的把握一定能将赵元擒拿?

童贯之所以夸下如此大的海口,那是因为他有四大猛将,十三太保。

童贯的四大猛将是杨凯钧、蔡明财、姚馨良、陈克俐。

十三太保则是:何东、吕南、施西、张北、孔中、曹日、严月、华星、金辰、魏天、陶苍、姜穹。

四大猛将和十三太保的身高都在六尺五寸以上。

宋尺一尺合现代31.2厘米,六尺五寸以上是190公分至2米,其中的陶苍、姜穹实打实的2米10公分。

四大猛将是童贯征讨西夏、收复青唐时招降的党项人和吐蕃人。

十三太保却是李存孝的族人突厥沙陀人。

童贯对骁勇善战的十三太保和四大猛将施以金钱和美女,这些武力过人,脑子单纯的异族猛将甘愿做童贯的鹰犬。

童贯不能使用女人,可他有抚慰、讨好女子乖顺的手段,往往在四大猛将和十三太保面前表演绝技展示给他们看,四大猛将和十三太保对童贯服服帖帖。

还有一点就是童贯的轻功和武力,四大猛将和十三太保没有一个能及的,这才是十七个鹰犬折服的最后一道底线。

四大猛将和十三太保在童贯的金钱和美色利诱下,服服帖帖惟童贯马首是瞻。

围困青唐最后一战中,四大猛将和十三太保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四大猛将的兵器是双锤,每把锤的重量都在30斤以上。

用六十斤重的双锤打人,触及脑壳,即刻迸裂,脑浆溢出,惨不忍睹。

但童贯要的就是这样的场面,太监被扭曲的心理和二十多年统领禁军军固守边关的阅历,使他习惯了这种刀尖上舔血的战斗生涯。

杨凯钧、蔡明财、姚馨良、陈克俐四人使用的双锤属于重兵器,以击打为主。

十三太保的兵器那就有点怪异,每人配备一鞭一刀一短戟。

鞭和锤一样属于击打重兵器,一短戟明显是参照了曹操的卫士典韦。

东汉时期典韦在濮阳救曹操时用的就是短戟,短戟比手戟略短,虽没手戟精致,但很实用。

韦乃飞戟刺敌,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众皆奔走。

而一刀,则是有名的突厥弯刀,突厥弯刀在宋时引进了阿拉伯人的弯刀工艺,是蒙古弯刀的鼻祖。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横扫欧洲大陆时,一人五马,用的就是在突厥弯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蒙古弯刀。

华夏有数千年历史,众多的人口,复杂的民族构成,汉族占据绝大多数,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原地区。

而少数民族生活在西北、东北和西南等边陲地区,古代的西北少数民族喜欢佩刀,他们多数都很喜欢弯刀,中原地区则多数用直刀。

西北少数民族在古时候多数都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生,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掌握足够好的骑马技术,才可以在草原上有一席之地。

中原地区则不同,以农耕为生,养马是一件很费时费力的事,士兵们平时多数都站在地上训练,虽然也有骑兵,但是步兵一直是主力。

骑兵的作用在于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