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有道(1 / 3)

手战 十一画生 4137 字 2023-01-28

“笃笃笃,笃笃笃”。

时交初更,上都长安已经没有了白日间的喧嚣,只余下万户捣衣之声,起起伏伏。

安邑坊内这户人家的堂前空地,一大一小两个人儿相向而立。二人俱是紧身短衣打扮,干净利落。男子手中持着一柄陌刀,月下闪着寒光。孩子手中也是一柄陌刀,却是枣木打制,形制也小了许多。男子道:“咱昙氏虽在朝廷为官,根子却在少林。少林乃天下武林之宗,习武之人莫不仰视。却终究是佛家庙堂,讲究以武悟禅,又以慈悲法度为上。再则大唐乃是礼仪之邦,便是游侠、武士,手战约斗之时也自有礼法。未学艺,先学礼。今日为父的便将这江湖手战之礼教给你。”小孩子六七岁的年纪,身形瘦弱。他躬身道:“拾郎谨受父亲教诲。”男子又道:“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你可听得懂?”孩子摇了摇头。男子道:“这些话说得是手战之神气,你若不懂,等长大些我再教你。”

男子将陌刀装入刀衣之内,负在背上后退数步道:“游侠手战之时,双方需相隔五丈之遥,以避偷袭之嫌。然后叉手,躬身,此所谓示礼也。”孩子照他的样子做了。男子又将背后陌刀摘下,将刀衣除去,又把刀头与刀杆旋在一起,双手持着横在胸前道:“将己方兵器明示对方,光明正大,此所谓示刃。”孩子也将枣木陌刀横在胸前道了声:“示刃。”男子挽个刀花,使个藏刀式道:“亮招示威。”孩子也照他样子使了个藏刀式道:“示威。”男子将刀一收,便将陌刀藏于刀囊之内,说道:“三示之礼完毕,便可手战。你可记下?”孩子将胸一挺大声道:“记下了。”

一个妇人从堂内走出来,将孩子揽在怀中道:“夜宵做好了,好歹吃上一些再说。”孩子闻言,挣脱母亲,蹦跳着跑进堂内。男子过来与夫人十指相扣,相携着走了进来。

夜宵甚是简单,每人碗中不过几个馄饨,桌上是小碟的爽口咸菜。

妇人将自家碗中的馄饨分给了丈夫和孩子,看着他两个狼吞虎咽,心中喜悦。她摸摸儿子的头问道:“拾郎跟着父亲习武,长大以后也做个军官。”那叫拾郎的孩子将口中的馄饨咽了,摇摇头道:“拾郎不愿做军官。”他父亲笑道:“不愿做军官做个游侠也好。”拾郎又摇摇头。夫人诧异问道:“那拾郎长大以后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呢?”拾郎将筷子放下,两只小拳头一挥道:“拾郎长大要做个刺客,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那丈夫闻言哈哈大笑。夫人冷笑道:“夫君满腹经纶,文武兼才,黑道白道俱有结交。只可惜交友不慎,把我家孩儿都带坏了。”那丈夫摸了摸儿子的脸颊,笑道:“孩子气,不必在意。”夫人哼了一声道:“有其父便有其子。”

原来,这户人家主人姓昙名拓字开疆,其祖上乃少林寺僧昙宗大和尚。因昙宗与师兄弟一起舍命救下唐王李世民,被太宗皇帝敕封为“大将军僧”。昙宗不愿为官,只在寺内念经礼佛。族人却舍不得这来之不易的禄位,在后辈儿郎中寻了个聪明伶俐的孩儿,只说为昙宗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便过继到昙宗膝下为子。昙宗一心向佛,并不问这等俗务,也就由得族人所为。昙宗五十八上圆寂,这位继子便袭了“大将军”衔,到长安赴任。太宗皇帝感念少林寺僧功绩,便将“昙”姓赐予了这位继子。好在这继子为人忠厚,做事勤勉,更兼一心事主,颇得太宗皇帝赏识,不但赐了宅田土地,还遣了两个宫女过来伺候他,这昙氏一门,便在长安开枝散叶。到昙拓时,已历四世,早没有了爵位,只在玄武门千骑中任了果毅都尉一职。昙家祖上起于江湖,后代子孙也多与地方豪杰结交,其中不乏游侠、刺客之流。

昙拓娶妻太原王氏之女,婚后却无梦熊之兆,第三年时才产下一女。这女子自降生便体弱多病,不到三岁便夭亡了。

这一日正是二月十九,乃是观音菩萨的生日,王氏夫人照例要到庙里进香祈福。开门出来时,门前玉阶上不知何人放了一个襁褓,便命侍女抱了进屋。二人打开看时,竟是一个男童。这娃娃睡得正香,并不啼哭扰闹。王夫人大喜过望,只说是观音送子,口中直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待夫君归来,便与他商议,欲收留这孩儿为子。昙拓自然愿意。

这孩儿刚送来时,嘴唇青紫,王氏只当是天寒冻着他了。谁知过了几天,依然是这个摸样。更加每当闹食闹觉哭泣起来,往往气尽昏厥。昙拓便请了好友,人称“小医圣”的太医孙济前来诊治。孙太医看过之后,叹气说道:“这孩儿先天心脉不全,恐怕活不过七岁去。”又开了几服药来,说道:“照这个方子吃吧,能活多大看他的造化了。”王氏夫人抱着这孩子,又想起夭亡的女儿,不由得伤心落泪。好在昙拓粗通医理,又有了小医圣的方子,再加夫妇二人精心照料,这孩儿倒也顺利长大。虽然气尽昏厥的毛病常犯,却未危及性命。这孩儿诸事皆好,就是目生重瞳,甚是奇特。还有个习惯,先天左势,便是平常说的左撇子。夫人试了多次,想要给他扳过来,虽然改了好多,每遇上着急之事却还是习惯用左手。只因这孩儿是拾来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