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始期待下一块‘石头’的出现了。
后者带来的切身体会,似乎比前者更令她雀跃。
温叶沉默了片刻,起身。
温然茫然道:“四姐要去哪儿?”
温叶理了理衣裳道:“去寻你姐夫。”
智者的世界,她不懂。
琐碎日常(十三):
太子成婚一年后,皇长孙出世。
这一年,徐玉宣十四,已经游学一年。
游学归来后的一年,徐玉宣忽然变了性子,开始好学起来。
连放假的时间也不放过。
温叶瞧着很不对劲,就问徐月嘉:“你逼他了?”
徐月嘉否道:“没有。”
国公府的教育重在品性和涵养,读书反倒在其次,及格线上就好,从不强逼强求。
温叶就不明白了,“那他这是受了什么刺激?”
若不是徐玉宣一开口还是熟悉的损嘴,温叶都要怀疑他是被人夺了舍。
徐月嘉深思了几瞬摇头:“我亦不知。”
二人交谈间,徐玉宣捧着一篇文章过来走到徐月嘉跟前:“父亲,帮我看一看这篇策论有哪里不足。”
温叶见后,更觉不对劲。
以往只有在做了对不起她和徐月嘉的事,他才会表现出像现在这般乖巧好学的模样。
温叶小声嘀咕:“可我也没什么地方,能让他觉得对不起的啊。”
这句嘀咕落入徐月嘉的耳畔,他落向文章上的眸光顿了一瞬,抬眸看向她道:“圣上前不久赏赐我的孤本可还完好?”
他这句问话没避着徐玉宣。
徐玉宣一听就明白他话里的含义,微不满道:“父亲!”
不就是上回偷喝了母亲酿的酒,醉了后不小心撕毁了一册典籍嘛。
至于把他当洪水猛兽?
夫妻俩没理他。
温叶回想道:“应该还在的。”
徐月嘉不放心,将手里的文章对折后道:“我去看一看。”
徐玉宣:“父亲,那我的策论?”
徐月嘉还给他道:“重写。”
徐玉宣拿过来,左看右看。
心道,有那么差嘛。
琐碎日常(十四):
太子成婚五年后,皇帝正式禅位,群臣哗然,这大概是大晋建朝以来,帝位交接最和谐的一次。
温叶也很意外。
对此徐月嘉给了解释:“圣上同我说过,他并不喜欢做皇帝,当初参与夺嫡,只是为了保命。”
嫡出的皇子,就算千般万般表示自己没那个心思,只想做个逍遥自在的王爷,可当其他皇子登上那个位置后,根本不会留他活在这世上。
皇帝没有一母同胞的兄弟,太后只他一个儿子,就算不为了自己,为了太后的安稳,皇帝也得去争。
“圣上心里很清楚,太子殿下才是最合格的帝王人选。”徐月嘉最后道。
温叶叹了口气道:“难怪圣上这些年多次纵容文王。”
或许文王在皇帝心中,就是他没登上皇位后的自己。
“对了,徐玉宣那小子在永林县弄出不小的动静,都惊动了盛京这边,作为他的父亲,郎君有何感想?”温叶忽然想起这事,笑问道。
大晋世家子弟考中举人便能做官,徐玉宣考中举人后,便去了一个偏远小县城做县令。
近一年来,他的名字传遍大晋好几个州城,不少熟悉徐月嘉的官员们私底下都在议论,好奇一个为人处事一丝不苟的父亲怎么会教出行事作风如此野蛮、不讲章法的儿子来。
完全不同的路子,让人无法应对。
徐月嘉神色淡然:“尚可。”
温叶挑了挑眉,没说话。
就当昨晚听到消息后,高兴地多喝了两杯酒的人不是他。
徐月嘉扭头看向她,突然道:“下个月,我要替新皇去一趟闽州查一件案子,你呢?”
闽州啊,那儿海鲜多。
温叶这辈子海鲜几乎没怎么吃到过,她点头:“去。”
也是许久没出门游玩了。
当然,如果没在海边遇到太上皇和文王就更好了。
主要是后者,话太多。
琐碎日常(十五):
新帝登基后,作为太子妃的温然也正式被册立为皇后。
对温叶来说,感受最大的是,姨娘能够不受身份的辖制出门了。
沈氏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后,常姨娘作为皇后生母也被封了四品恭人。
倒是有人想从中挑拨,然而常姨娘半招也不接,她但凡出门,要么是去国公府看大女儿,要么进宫去看小女儿。
且每回进宫,沈氏也会同行。
对于其他官夫人递来的帖子,她一概拿到正院去,全凭由沈氏做主。
常姨娘想不太深,她就是觉得沈氏比自己聪明得多,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