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里。对于林家时不时要来两个客人的情况,夏氏已经习惯了,仍旧是派人来送两盘点心,然后一股脑交给苏绾应付。
许大人道:“正是去官署吃茶,我们尚书大人前两日新得了罐好茶,想着无人分享,便请陆夫人去试试。”
这些官场中人说话就是爱拐弯抹角,一句话不说明白尽让你猜。
不过苏绾也懂大概是因为什么事。
她早上时才收到陆安荀写来的信,也提到了抚州现在的情况。除了御寒冬衣,药材、帐篷等等也缺。只不过其他缺的倒是可以慢慢来,但冬衣慢不得。水患之后天气恶劣,入冬后说冷就冷,若是无御寒之物少不得要冻死人。
抚州本就出现流民,若是再冻死人,事情可就变得越加麻烦了。
户部尚书请她去吃茶,估计是想问问她有没有解决的法子。
其实收到陆安荀的信时,苏绾也在想这事,正好,她去户部问问抚州的情况。
.
见到苏绾来,辛大人果然拿出了自己都舍不得喝的高山乌龙。
“这是琉球种植的茶,兴许陆夫人没尝过。”他不紧不慢地洗杯汤杯,茶入紫砂壶后还能不慌不忙地摇香。
苏绾心想,果然是能做到户部尚书的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种时候了还能闲情雅致地品茶。
殊不知辛大人已经急得火烧眉毛,但他毕竟是一国尚书,该有的沉稳自然不能少,尤其还是在个能当他女儿的小娘子面前。
一盏茶过后,他才委婉地开口问:“陆大人在抚州之事,不知陆夫人可清楚?”
苏绾谦虚:“妾身乃一介内宅妇人,哪懂政事?”
辛大人嘴角抽抽。
鬼才信你一介内宅妇人,敢偷摸跟陆安荀去津阳县那种地方,还能闹出全国招商这种动静的人,寻常人家的夫人可没这胆子。
他又试探地问:“难道陆大人信中未曾对陆夫人提起?”
他可是听说陆安荀的家书跟奏折都是用朝廷快马送的,不可能不清楚啊。
苏绾道:“提是提了许多,不知辛大人指的是何事?”
()闻言,辛大人就不想装了,当即饮了口茶,直接道:“实不相瞒,抚州眼下形势危急,想必陆夫人此前也听说了百姓抢衣闹出人命的事。”()
妾身确实听了些。
?想看慕如初写的《庶女摆烂日常》第 68 章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那不知陆夫人可有些想法?”
苏绾索性帮他直接点明:“辛大人是不是想问妾身可有助抚州百姓御寒的法子?”
“啊对对对。”辛大人尴尬却不失热情:“陆夫人冰雪聪明。”
苏绾不解:“朝廷为何不出钱向民间买衣?”
为何不能,个中原因辛大人当然不能说,只得把自己装成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那个......朝廷的钱也是钱啊,能不花就不花嘛。”
“......”
难怪他能当上户部尚书。
虽然苏绾不太信这个说辞,但清楚可能有其他原因朝廷出不了这个钱。
想了想,她说:“其实不用朝廷的钱也能买。”
“不用朝廷的,用谁的?”
“当然是谁有钱的就用谁的。”
辛大人问:“可又是公募的法子?”
苏绾道:“并非不公募,而是召集富庶人士捐赠。”
辛大人一听“捐赠”的法子,却并不觉得高兴。
他说:“陆夫人这法子其实朝廷以前也用过,但效果甚微。且不说那些富人事不关己不愿出钱,就是迫于朝廷压力出的数额也不大,根本杯水车薪。”
苏绾:“辛大人也说了,有钱人不愿出钱是因为事不关己,那若是我们想个关乎他利益或名声的东西呢?”
“陆夫人的意思是?”
“以往的捐钱法子太含蓄,咱们试试别的。”
.
回府的路上,云苓问:“姑娘真有法子?”
苏绾边思忖边道:“难道你家姑娘我还能吹牛?”
“可捐赠的法子朝廷也试过,万一姑娘的法子不成呢?”
“成不成试一试才知道。”苏绾道:“朝廷那帮人太斯文,做事自然效果不佳。”
“太斯文?”云苓不解:“难不成姑娘还想抢钱?”
“说什么大实话呢!”苏绾说:“我们是文明人!”
这时,马车到了门口,苏绾吩咐:“你们赶紧准备准备,三日后,我要举办一场斗宝会。”
一旁的桑葚问:“姑娘不是要搞捐赠嘛,怎么还有工夫办斗宝会?”
“叫你们准备你就准备,斗宝会办热闹些,我要广邀京城所有贵夫人。”
说完,她下马车,抬脚进了苏家。
三日后的斗宝会要邀请的人多,她得找柴氏要本京城各家府邸的花名册,哪些人能请,哪些人不必请得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