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装逼的象征——天可汗(5 / 7)

政治繁荣稳定与国力强大。

不过片刻,他们还没从仙幕对贞观一朝的夸赞中走出来,就听到仙幕话锋一转:

【但贞观之治也并非完美。】

此刻,一个被仙幕夸到面色红润,通体舒畅,整个人恍若飞在天上的帝王呆滞原地。

李世民:“QAQ!”

刚刚不是吹得很起劲吗?现在是准备说什么?

李世民悄咪咪的在桌案底下握住长孙皇后的手。

他小声道:“朕就知道没有那么简单,贞观哪有仙幕方才吹得那般完美。”

他的治下好,他相信,毕竟这是经过多年努力,定然不会逊色与其他朝代,所以仙幕方才夸得天上有地下无时他毫不愧疚的受了。

但其实他也知道,贞观实际上并没有仙幕说的那样好,所以他方才心在飘飘然的同时,实际上也没什么底,甚至觉得有点儿慌,不知如何落地。

因为仙幕只说好的没有说过贞观的一句坏话,他想做的更好,都不知应该如何做了。

但现在,刚刚飘飘然的心突然能够安稳落地了。

李世民猜测,仙幕现在应该要准备说贞观的不足之处了吧。

李世民放稳了心,准备虚心听讲,好好改进。

就是……

并不妨碍他此时内心是真的想哭唧唧。

“观音婢,仙幕方才夸赞贞观的话是传播给各界面的,现在说贞观不足的话应该也是传给各界面的吧。”甚至外面的臣民们也能够听到……

李世民:Q Q

不足也会被听到了。

不知仙幕待会儿会如何批评他。

长孙皇后轻笑,安抚道:“陛下莫慌,三个千古一帝,仙幕夸赞贞观之治可是夸赞得最久的,即使仙幕现在要提及不足,也无法掩盖贞观实乃旷古绝今第一治世之名。”她轻轻拍了拍李世民有点出汗的手,“接下来所言,只是为了让陛下得到提升之话而已,听了这些话,陛下再进行自查,贞观定然会比原先的贞观更加昌盛,大唐定然会比原先的大唐更强大!”

眼前的大饼,又香又甜,引得李世民顾不得自己的不完美有可能被各界面知晓的窘况,直接兴奋起来了。

一个比原先的大唐更加强大的大唐。

他是谁,他可是求贤若渴,虚心纳谏的李世民,怎能在意不完美之事有可能会被各界面君臣名知晓谈论,这一个小小小小的事情呢!

虚心纳谏才是最重要的!

嗯,不在意QAQ

【贞观之治的不完美之处,从贞观年间门,诸位贤臣的奏折中可看出。

就如给事中张玄素上疏所说:“ 百姓粗见存立, 饥寒犹切, 生计未安。”「1」

贞观四年,百姓的生活还未富足。】

对这点,李世民深有体会,贞观四年还处于百姓承乱离之后, 财力凋尽的时期。

他令李靖出师塞北,虽然打赢了东突厥,但…… 实际上朝中反对者甚多,他们都建议学习文景休养生息两代帝王,不行再多休养生息一段时间门也好。

但是突厥那群人啊,可没有那个耐性等他们大唐安稳下来了。

更别说打赢东突厥之后的经营西域,为了掌控西域这个战争缓冲区,他先后也是进行了多次用兵。

那段时间门,劳民,伤财。

还好他从不抑商,才有足够的财力支持这场战役。

【就如中书侍郎岑文本上封所说:“ 既承丧乱之后, 又接凋敝之余, 户口减损尚多,田畴垦辟犹少。” 「1」

贞观十一年,那时候“徭役繁重,道路相继, 兄去弟还, 首尾不绝。”

关中之人, 劳弊尤甚,为了维护府兵制的运行,关中本可以迁徙的百姓都被强制不被允许迁徙。「1」】

他这个世界还没发展到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听到这里确是心惊:“到贞观十一年竟然还被批徭役繁重。”尤其是李世民看到后面那句话竟然是出自马周之口!

马周可是事皆合旨的监察御史。更不要说前面岑文本说的那些话了,那可是他的中书令啊。

此刻,李世民与自己的中书令岑文本、监察御史马周面面相觑。

李世民颤抖的手:“朕当与诸位商讨策略…… ”

长孙无忌见不得妹夫的丧气,道:“徭役皆因民生工程而起,陛下宽心。”

但听了这句话的陛下那是真宽不了心,到贞观十一年还被批徭役繁重,实在是不该!

他定然得想想对策!

李世民想到仙幕夸了又夸的汉武帝工业化,突然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想法。

当实现工业化之后是不是可以工业作业,能够减少百姓的负担……

其他臣子也在思考,他们见不得尊崇的陛下忧心。

“臣记得秦汉界面的皇帝有用过‘以工代赈’的之法。”房玄龄道。

其他人看过去,有些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