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别怕,朱四郎新军实战经验少!(7 / 8)

都能从中获益。

内间。

父母即便真的偏爱,那也是父母的事情。

朱允炆小脸微微发白,小手抓着朱标衣服,不由紧了紧。

哼!

吕本和胡惟庸站在一起,听着百姓肆无忌惮,大嗓门议论声传入耳中,低声微哼。

同时,也认为,中低级将领,如果自己不能琢磨学习,就不配掌握这些东西。

孩子们被歌声感染,情不自禁开始跟着轻声吟唱。

其他人,也纷纷看向朱棣。

在这件事上,他本来就不会让将士们藏私。

没有!

……

责备道:“怎么下地了……”

可他们这些去过鸡笼屿的人才知道。

自己就要自甘堕落?

百姓躁动热议,有百姓,注意到歌词提及雇工身股制。

……

朱棣带着孩子们,骑马已经悄悄离开。

“朱四郎的新军有些优点,可太子卫率,也未必没有优点!”吕本心烦意乱,语气很冲。

炎黄子孙认同感。

歌词就是人们日常的大白话用语。

直到这两人私下打听得知,朱老四一大家子,平日里规格更低时。

笑着收回视线。

“臭小子,快滚!”朱棣笑骂着,抬脚吓唬。

又上了一个台阶!

朱四郎的军队,充满了开拓性、进取性。

即便是百姓。

就不求上进?

四叔就是他的榜样。

“大海!大海!我是骄傲炎黄种!”

徐妙云被气笑,“朱祈婳,你不是阿姐嘛!”

理想也是。

霸道!

百姓惊讶议论。

朱老四打着理想之名的幌子,欲要征讨四海,他早知道了。

“采绿师姐!”朱雄英紧张看着常氏。

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

朱棣确认,少年郎不是因大哥亲近朱允炆而赌气,欣慰拍了拍朱雄英肩膀,“记住,父母对每个孩子的关爱都是一样的,只是,有时候,有些事,父母根本没有意识到,不经意一些事情……”

常氏略微琢磨,说道:“你不是说,后天检阅,你们这群孩子,也会参加吗?等检阅结束,你悄悄带采绿来见娘,娘先问问人家采绿,有没有看上你……”

父皇、母后不在的大明,庇护不了他们一家五口。

……

现在,在各战船领兵的将领,最高级别,只是营管带。

换成大明的善政统治,没什么不好。

在码头,将火炮安装在炮车上,用战马牵引,驶向阵列。

让无数人受益。

眼睛大大的,十分漂亮。

就像他在四海之上做的事情。

渐渐,声音越来越高亢。

朱标看着朱雄英侃侃而谈,微微皱眉。

比鸡笼屿的百姓,也好不了太多。

百姓渐渐从震撼中回神。

跟着齐声高唱。

早早就做出决定,要在洪武大道搞一场新军检阅,还要对抗演练。

骑兵之后,就是炮兵。

门推开,就见佳人含笑站在门内。

“俺也是……”

“娘,你太小看孩儿了,你也不看看,孩儿的老师是谁!”朱雄英夸张笑道:“是我四叔!”

抢先道:“太子,是朝廷的一些弊病,导致太子卫率、京营新军,虽然拿着一样的训练细纲,却达不到新军的素质……”

精英层是文化和社会风俗产生的最大源泉。

……

雄英也证实了这一点。

朱棣笑的十分灿烂。

下船后,师傅要应酬朝中百官。

将领们不愿放权的行为!

向来好说话的师娘,对待耿家,也和师傅一样的态度:不就是一个侯爵之家嘛!

在训练中,要逐步把基本的兵法操典,灌输给底层将士们。

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在四海之上,再次书同文、车同轨……

……

所以,才有了这首粗浅的大白话军中之歌。

铲除精英层。

常氏神色渐渐凝重。

吱呀!

“王爷,炮兵营的编制,好像增加了?”

“四叔,我知道。”朱雄英豁达笑着打断朱棣的话,“允炆是我弟弟,父亲就是多关爱他一点,我也不介意,四叔介意,皇祖父多关爱父亲吗?”

朱标笑着点头。

看着岸上列阵而立的将士们,好一会儿,才回转视线,环视众人,最后落在朱标身上。

一身压抑的黑色分体式新军军服。

徐妙云讲述着小家伙出生后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