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第57章 谈云“送礼”(1 / 3)

第五十七章

北胡使团离开了。一些北胡人留了下来, 但并不足以掀起任何水花。

大盛京城仿佛一个巨大的,繁华的胃,每天、每月, 都在吞吐着许多新鲜的面孔和新奇的事, 消化着无数钱帛锦绣, 人命枯骨。

春已暖, 花已开。

街上的积雪都已融化, 藕香阁的姑娘们都换上薄裙衫,春闱就到了。

绿芜亲自领着慈幼院的一伙孩子去给谈云送考,还专门给他准备了考篮, 里头放好了号顶号围, 都浆洗得干干净净, 还有油布做的卷袋、笔袋, 杯子茶碗, 铜锅小炉,蜡剪蜡签等物。最下头一层放着细布袋子, 里头装的是慈幼院孩子们给烤的棋子饼。

虽说为了过检,这棋子饼上不能如往常一样烙上字,但孩子们眼里却齐刷刷地闪着光。

谈云知道他们待他的心意。

这一进号舍就是整整三天三宿,点灯熬油的, 考篮准备的是否细致妥当十分重要。

谈云拎着考篮, 朝小杏他们用力挥了挥手。

在小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之中,一股豪情自他胸中油然而生。

毕生所学, 在此一举!

***

“先生,先生,你考得怎么样?是不是题目都会做?!”

散考已是三日后,慈幼院的孩子们在考场外等的脖子都长了。这几日他们卖棋子饼都卖得心不在焉, 满怀的心思全都飘到考场里头啦!

小杏领着几个年纪小的孩子,手中都捧着一个小坛子。

“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小娃娃们齐声说。

脆嫩的声音叫许多人侧目看来。

他们手中的坛子里装的是明台寺求来的香灰。

将这些信众烧出来的香灰洒在地上,再由考生从香灰上迈过,寓意心想事成,所求如愿。

只是明台寺是京中大寺,信众如云,想要求这些香灰是极不容易的。

几个大点的孩子去山里头挖石菌,小的就拾干柴、扫积雪,兼对和尚们时时缠磨,这才终于讨来了香灰。

就是那些大户人家花了钱的,也未必能凑出这一瓮来。

一时间许多人瞧着谈云的眼神都多了艳羡之意。

谈云神色有些浑噩,过了好一会儿,直到小杏他们催促他跨香灰,他才反应过来。

正欲迈步,他的肩膀就被后面超过的人重重一撞!

谈云本就生得身量单薄,险些被撞得栽到一旁。再一转眼,便听小杏等几个孩子惊讶又恼怒地叫起来。

身穿酱猪肝色绸衣的胖子硬生生从他身边挤过去,刚好迈过孩子们洒在地上的那片香灰。

正是他那位同乡,赖昌。

酱猪肝色的胖子转过脸来,“哈哈”一笑,得意尽显。

“景闲老弟,这孩子们的心意怎能浪费?你如此谦虚,倒不如为兄替你领受了罢!”

他转头对瞪着他的孩子们笑道:“你们先生包管什么都会!来来来,这是喜钱,你们几个娃娃也都来沾一沾喜气!”

他一挥手,便有来接他的小厮跑上前来,从一只提篮中抓出一大把用红绳系着的铜钱串子。

小杏他们都背着手不要,气得怒目圆睁的。

谈云终于回过神来。

他轻轻拍一拍小杏的肩头,道:“我们回去。”

小杏仍然有些气愤,但看自家先生面色苍白,颇有些魂不守舍的模样,到底还是将一腔愤懑咽了回去,与慈幼院的娃娃们跟在谈云身后离开,就和那拥簇在母鸡身边儿的一群小鸡娃似的。

“先生,您怎么不高兴,是有什么意外不成……”

回去的路上谈云始终不发一言,小杏到底也反应过来,忍不住悄声问道。

谈云的手几乎是神经质地捻动了一下。

他面上露出一丝苦笑,道:“只是会试结束,心中忐忑罢了。”

这一丝笑着实苦涩。

哪怕是快要冻饿而死穷途末路之际、哪怕是每日起早贪黑劈柴烙饼,在闹市之中高声叫卖的时候,这种带着茫然不知所终的苦涩也从未出现在谈云的脸上过。

在试卷的策论一问上看到“浮费弥广”四个字的时候——

他如何能不茫然?如何能不忐忑?!

小杏不知道谈云的胸中此时滚过多少复杂的情绪,她只知道他们的先生起五更爬半夜,每日点灯熬油地温书,没钱买墨买好笔,就用炭块在木头板子上写字,手指上茧子磨上的黑色洗都洗不掉!

如果苍天有眼,怎会让先生的努力白费?

“先生日日苦读,如今怎么心里没底起来了?”小杏坚定道:“这京城中的大官儿和富人都只知道吸老百姓的血,只有先生这样的读书人来做官,才能叫我们过好日子。”

小姑娘的眼睛亮铮铮的,对于自己相信的道理,不做丝毫怀疑。

她的话并不能宽慰谈云,但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