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5章 量身定制
常浩南放下与张韬的通话,悠悠叹了口气。
对方的担忧不无道理,化物所那种相对开放的环境,面对有组织、高强度的“学术围猎”,确实存在难以弥补的缝隙。
“毒苹果”计划虽妙,但他最希望看到的结果,还是一切平静,无事发生——
火炬实验室和连海化物所的研究进度本就领先,不需要依赖任何场外因素。
而相比于“防住内鬼”,更好的局面当然是根本就没有内鬼。
所有人铁板一块,其乐融融,最后皆大欢喜。
不过,常浩南同样非常清楚。
绝对不能拿人性来兜底。
没来由地,他突然想起了自己本科时的那个室友,黄志强。
尽管如今华夏和美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已经跟十几年前大相径庭,可人的思想未必能这么快就扭转过来。
更何况在舆论宣传这方面,对手的功力着实了得。
香蕉人的数量无疑正在减少,但不太可能彻底消失。
“亚波。”他拿起内线电话,拨通了计算中心的号码:“你把从连海化物所送来的所有异常样品报告重新修饰一下,然后标注成‘高活性潜力变体’和‘新型结构探索’,接触等级……”
“……”
“暂时定为‘内部参考’级。”
意味着有一定权限的研究人员就可以接触到,但需要登记。
照理来说,已经属于保密数据的一部分。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这个级别大有被滥用的趋势。
部分单位出于推卸责任或者单纯的懒惰,有时会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数据内容全部归类为“内部参考”。
而众所周知,保密资源是有限的。
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处处皆备则处处皆寡。
除去少部分特殊情况以外,“全部保密”基本等于“全不保密”。
所以,常浩南的安排实际相当微妙。
既不完全隔绝视线,又制造了获取的难度和价值感。
电话那头的栗亚波沉默片刻,但很快也大致猜到了常浩南的意思
“……好,我这两天优先处理。”
放下电话,常浩南看着眼前的电脑屏幕,有些出神。
这么多年以来,他还是第一次希望,自己的计划是在做无用功……
……
几乎与此同时。
“霞姐,霞姐?”
连海化物所的学生办公室里,连续几道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寂静。
“嗯……怎么了?”
付琴霞终于回过神来,但目光却还死死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则悬在鼠标上方,微微发抖。
“你闹钟在响,是不是有什么实验到时间了?”
坐在对面的学妹林涵指了指正滴滴作响的手机。
付琴霞随手划掉手机提醒,接着又故作轻松地理了理头发:
“没事,昨天定的,用完忘取消了。”
说完之后,就有一次把注意力放回到了眼前的电子邮件上。
发件人:william hudson, uc berkeley
主题:faculty position opportunity at uc berkeley
奇怪的是,这封邮件直接发进了她的私人邮箱,而不是在研究所更常用的edu邮箱。
“或许是因为之前投稿的时候留过备份联系方式?”
付琴霞这样想到。
她知道,最近所里有不少人都收到了内容类似的挖人邮件,只不过并没有引发太多讨论,更是没听说有谁真的准备跳槽。
实际上,在十分钟前刚刚看到邮件标题的时候,她也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
然而,在鬼使神差地看过全部内容之后,付琴霞的想法动摇了。
因为这简直是一颗救命稻草。
还是照着她的困境量身定制的救命稻草。
邮件中,威廉·哈德森教授首先盛赞了付琴霞近期在先进功能材料领域的工作,接着表示尤其对她在基础学术方面展现的功底印象深刻,并认为这正是自己团队目前所稀缺的。
恰好伯克利化学系正考虑设立一个预聘轨的教学型副教授职位,职责重心在本科教学与课程建设,科研要求“适度且灵活”。
岗位提供有竞争力的起薪、丰厚的安家费,以及——最击中付琴霞要害的——五年内免除考核压力。
说实话,哪怕把邮件里的岗位换成长聘教授,对于她来说都不会有这么强的诱惑力。
付琴霞本科时是专业力最顶尖的学霸,并因此而获得了进入连海物化所直接攻博的珍贵机会。
然而,科研这条路上,勤奋与灵感缺一不可。
几年下来,她痛苦地认清了自己在原创性研究上的天板。
博士勉强毕业,但缺少亮眼的一作成果。
国内顶尖高校的教职遥不可及,次一档的学校她又心有不甘。
留在化物所做博后,与其说是在科研道路上更进一步的追求,倒更像是在学术圈边缘的无奈徘徊。
最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