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镇国神器(求月票)(2 / 6)

的飞行速度高达7公里/秒,当导弹的高度达到150-400公里时,开始靠惯性飞行。

从这里就不难看出来,洲际导弹的成本到底有多高了。

也因此,即便这一次洲际导弹的试射,成本也是几百万美元。

由于成本高,陈国华作为国内科学界第一人,也被喊过来‘参观’。

说是参观,实际上就是帮忙把控技术,以免试射失败。

陈国华抵达大西北之后,就被军绿色的越野汽车带到了一处陆基发射基地。

“陈主任,好久不见,辛苦了,一路上还好吧?”

钱学森亲自来迎接,身后还跟着谢定一、梁思礼等人,可谓是给足了陈国华面子。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都已经这样了,陈国华自然不会给对方什么黑脸。

“还好,不算辛苦,走吧,我们先去看看那个大家伙,这是我们国内的第一枚大国神器,我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梁思礼和谢定一两人跟陈国华的关系很不错,此时也是满脸笑意,站在钱学森旁边,笑呵呵地招呼着陈国华。

时间最是无情,一晃眼都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

陈国华还记得之前梁思礼和谢定一来振华研究所找他的那一幕。

一行人闲扯几句,很快就来到了发射井这边,看到了矗立在其中的大家伙。

看到这个大家伙,陈国华便发出了一声惊叹。

这才是真正的镇国神器,是能够让敌人为之胆寒的护身符,也是国人可以挺直的脊梁骨。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如同卫星发射一样,陈国华也深度参与到了最后几次检查当中。

过高的成本,导致上面也都无比谨慎,钱学森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更是不敢疏忽怠慢,恨不得一天到晚都待在发射基地,把所有一切可能出现的麻烦、小问题,全都排除在外,以此来保证导弹能够顺利发射。

“最后一轮检查从现在开始,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来”

基地内,陈国华看着钱学森严肃认真的样子,什么都没说,在对方的命令之下,他也开始了工作。

这里是对方的主场,听对方的话,准没错。

陈国华对洲际导弹这个项目,懂的地方也不多,而人家钱学森可是项目总负责人,要对整个项目负责。

伴随着最后一次检查的开始,所有技术员、研究员都变得无比紧张。

便是钱学森,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部分,他也拉着陈国华检查了很久。

可以说,火箭发动机这部分决定了洲际导弹能否顺利发射,这是非常关键的技术,一点都不可以疏忽大意。

一道道检验工序,尽管所有技术员都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是无比认真地再三确认之后才会被通过。

等所有工序都完成之后,这才彻底结束,等候发射。

上面领导也来了,就在指挥室等候。

在钱学森、陈国华、梁思礼、谢定一他们回来之后,跟领导进行最后的工作汇报,同时申请试射。

“稍等!”

领导严肃地冲钱学森他们点点头,跟着联系京城那边,获得授权之后,这才跟钱学森他们发布命令,确定可以试射。

试射正式开始,一枚带着长长火苗的火箭拔地而起,快速升空。

洲际导弹发射,跟卫星发射差不多,都是靠火箭提供动力。

所有人都紧张地看着起飞的导弹,直到它快速升空,消失在视线之中。

之后就是靠卫星来锁定洲际导弹的行踪。

就在这枚导弹升空之后,远在北美这边的航空工业局,卫星监控小组,立马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在如今的六十年代,能够发射火箭的国家,屈指可数。

因此,发射了同步卫星的北美航空工业局,他们建立的通信监控系统,都是盯着那几个国家就可以了。

被重点照顾的自然是东方了。

只因为东方崛起得太快太邪门了,完全就是不讲道理。

而这一次,洲际导弹的升空,在卫星监控小组看来,估计也是一次卫星火箭。

可几分钟之后,他们就发现不对劲的地方。

因为这枚火箭,居然不是朝着太空飞去,并没有继续提升高度,反而是朝着太平洋方向直飞,然后飞行速度越来越快,这是惯性制导。

这就是导弹啊!

“见鬼,法克,这是东方的洲际导弹,上帝啊,真被他们造出来了”

看到‘火箭’在抵达三百公里的高空之后,直挺挺地朝着太平洋上空飞去,靠着惯性快速飞行。

这个时候,‘火箭’的飞行速度早已经突破了七公里每秒。

只因为从太空往地面飞行,它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因为这是一枚洲际导弹,它使用的是高抛弹道,后期的速度绝对是超过十五倍、二十倍音速。

在莫斯科和华盛顿他们弄出来的洲际导弹当中,能够被拦截的导弹,只能是在导弹发射之后的初段和中段,后期是不可能被拦截的。

也不是说后期完全不可能被拦截,而是能够被成功拦截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当然,现如今的六十年代,不管是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