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周身凌厉的气势,让董公公宁愿选择回去侍候皇上,也不愿面对定王和定王妃。
虽然知道定王和定王妃不可能轻易就会杀了他,可他还是整个人都非常地紧张,无形中对定王和定王妃心生惧意。
董公公的那些话梓儿和北辰洛自然不会相信,估计大兴国的皇上也知道他们不会相信,不过是给那晚上的事情一个解释而已。
他没有能够让他们相信的解释,只好就用这个,然后责罚了几名官员,当时给他们一个交代。
用过晚膳,梓儿和北辰洛就进宫了,去皇后那里溜达了一圈,皇后正在试那一大堆的衣服,梓儿和北辰洛看了看时辰,就离开凤鸣宫,去大兴国的皇上那里走一遭。
没想到这么晚了,皇上竟然和他的几名心腹大臣议事,以前从国师那里,梓儿和北辰洛猜测这大兴国的皇上应该是不怎么打理朝政的,对于国师没有谋权篡位,他们还有些不解,后来看到这大兴国的皇上之后,梓儿和北辰洛自然也明白国师没有抢了大兴国的皇位,是因为他还没有足够的资本,不确定自己能赢。
“如若定王与东腾国子乾国合作,而排除了咱们大兴国,咱们最好还是让程家的人出面。程家是我大兴国的百年世家,程家的人不可能会舍得下祖宗的基业,离开这里。只要程家的人还在咱们大兴国,就不愁他们敢不违背皇上的旨意。
更何况大兴国到底是程家的根,但是为了那些百姓,相信程家的人也会愿意和定王定王妃谈,在开通与咱们临边各国的商业往来之时,不会单单拒绝与咱们的合作。”
“寇大人所言极是,只要程家不离开咱们大兴国,只要程家的根还在这里,定王和定王妃如果与咱们临边的其他国家合作,必然也不会因为程府遇刺一事,而与咱们大兴国老死不相往来。程家的人不可能会搬离大兴国,因此,这件事臣觉得,咱们无需太过于担忧,更何况,两国的合作,也并非是咱们大兴国得益,定王和定王妃不也一样能从中得到不少利益?双赢的局面,臣认为定王和定王妃不会因为那些小问题而舍弃合作所能带来的利益。”
“寇大人和何大人说的,老臣也觉得有理,不管如何,程家是我大兴国的子民,定王妃是程家的女儿,这是磨灭不了的事实,不管她现在是什么身份,不管她在哪里出生,在哪里成长,她也是我大兴国的人,身为我大兴国的臣子之女,如果这样对待自己的国家,想必事情传扬出去,于定王妃的名声也是不利的。因此老臣认为,这样的事情定王和定王妃都不会去做。所以,在日后的合作方面,定王和定王妃不会越过我大兴国的。
老臣担心的是,在商谈合作之时,定王和定王妃提出的合作条件会过于苛刻。如此一来,即便咱们与之合作,于我大兴国也没有多到的好处。
因此老臣认为,可以任命程家的嫡长孙程烨为官,到时候就让程烨参与两国合作一事,有程烨在,定王和定王妃也不得不让步,除非定王和定王妃愿意舍弃程烨的前途。”
梓儿和北辰洛听到之前的话,本来还不甚在意,可听到后面这些,梓儿心里没有火是不可能的。
想要利用程烨?难不成除了朝廷给的一官半职,程烨就再也没有前途了?
北辰洛捏了捏梓儿的手,示意她不要紧张,只要程烨不愿意,他们自然也能让这些人算计不到程家半分。
不过刚才那个老臣,他算是记住了,这般算计程家的人,身为程家的姑爷,他当然不会什么也不做。
“李大人的提议老臣也觉得不错,让程家的嫡长孙参与与定王和定王妃合作的事,到时候定王和定王妃总不会一点都不为程家的嫡长孙着想,如此一来,咱们就不用太过于担心与西瑞国的合作。”
“就担心到时候定王和定王妃连商议都不与咱们大兴国商议合作的事,到时候如何让程家嫡长孙负责?”
“如果定王和定王妃不再提起与咱们的合作,那就让程家的嫡长孙去与定王和定王妃联系。”
“何大人说的对,如果定王和定王妃不与咱们合作,可以让程家的人去办这件事,想必定王和定王妃也不希望这么一件事,程家的人都办不妥吧。”
“没错,不管如何,臣觉得还是应该先行让程家嫡长孙入朝为官。”
“此事朕自有定夺,此事就暂且议到这里。”
大兴国的皇上心里有了主意,事情也就相当于解决了,因此心情倒是不错。
几位大臣说的没有错,只要程家的人还在大兴国,自己就不愁影响不到定王和定王妃。
而程家百年世家,他们的根在大兴国,他们的根基也是在这里,不可能会轻易离开的。
所以大兴国的皇上倒是心里淡定了。
离开大兴国皇帝的寝宫,梓儿和北辰洛回到凤鸣宫。
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今晚大兴国的皇帝没有翻后宫的牌子,皇后的凤鸣宫也早早落了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