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史迪威既不像杜聿明一样有着指挥经验和军事才能,也不像亚历山大一样有着政治军阴险狡猾的头脑,他只想着如何站在美国的利益上促成中英两军联手与日军打一场大战,同时也为自己的功劳薄添上重重的一笔。
于是他就动起了脑筋:要杜聿明同意调派军队去帮英国人守乔克巴当那是不可能的,杜聿明只会站在中国利益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而不会顾全大局……所以,从不同的角度上去看同一件事,有时会得到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
比如:在外人看来明显是史迪威上了亚历山大的当看不清形势,但从史迪威的角度看却是……这全都是那些自以为是、不服从命令的中国军官的错,他们都是鼠目寸光的蠢货!
史迪威继续想着:杜聿明不顾全大局,但罗卓英却不是,他能影响的就是罗卓英。
于是史迪威就跟罗卓英商量,让罗卓英绕过杜聿明,以远征军司令长官的名义越级指挥正被调往棠吉的200师转为赶往乔克巴当。
而对于这一切,杜聿明完全被蒙在鼓里,他还以为200师已经在赶往东线棠吉的路上了,但其实却被调往西线乔克巴当。
听到改变方向随200师赶往乔克巴当这个命令时,张弛就不由目瞪口呆……他无法理解指挥部为什么会在明明知道日军作战计划的情况下还要把腊戍的门户棠吉让出来给日军,这不是把中国军队的脖子伸出来给日本鬼子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