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渔的道理还不懂吗?
王潇跟他打包票:“能卖掉,过年是过年的衣服,西装是西装。开过年来该工作了,出去跑的西装肯定得有一身,这是刚需,卖得掉。”
向东可不觉得西装算什么刚需,再说他也是头回听到“刚需”这种说法,下意识地强调:“买不到票哎,我现在想回省城也回不了。”
王潇冷笑:“现在票最好买,赶紧的。”
当她傻呢,哪怕春运,这会儿都是淡季。
出门打工的,一般起码过了正月初六才回城。更多的人是正月十五吃完元宵才从家里出发。
况且自打1989年国家为了控制飙升的原材料价格,紧急下马了大量基建项目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少了不少。
眼下这股劲还没缓过来呢,春运火车能有多少人?
“不到正月十五,真没人做生意。”向东都无奈了,别看正月初五迎财神,但大家点完鞭炮之后,该过年接着过年。
一年到头忙个不歇火,总得让人喘口气吧。
他跟王潇讲道理:“而且我回去有什么用呢?营业员还放假呢,现在上哪儿找人卖衣服去?”
王潇冷笑声更大:“你确定你们营业员过年是喘口气?”
开什么玩笑啊,过年时女人最累。现在又不流行上饭店吃年夜饭,在厨房里忙得不歇火的女人保准更愿意回去上班。
“好了,别耽误时间了。”王潇催促他,“赶紧的啊,马上回来。1万件西装,老规矩,二一开,你就说你是要接着过年,还是好好挣了这笔钱?”
向东立刻来了精神,连推诿都顾不上:“要!”
西装的利润很大的,100块的进价,卖300多正常的很。
但他必须得问清楚:“你怎么敢保证这么多西装肯定能卖出去啊?1万件啊,有那么多人买衣服吗?”
王潇笑了:“因为我会改变销售方式啊,1万件怎么卖不掉?你别忘了,过年会有很多人跑省城来玩。”
如何改变销售方式?
很简单,往后都不用数十年,最多七八年甚至四五年,市场放开后一点都不稀奇,那就是弄成自选模式。
此话怎讲?
嗐,现在商场卖衣服是把衣服挂在挂在柜台后面的。顾客相中了哪件衣服,让营业员拿给他(她)再试穿。
如此麻烦的销售方式,怎么向东还挣得盆满钵满?因为个体户的柜台营业员态度好,起码能给顾客笑脸呗。
王潇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把柜台撤掉,将衣服全都挂在衣架上,让顾客可以自由挑选他们看中的衣服,不用找营业员,想试穿直接上身穿。
别小瞧这么简单的一步哦。
看过1990年国营商店售货员冷脸的人,才会明白丢开他们,顾客会有多欢喜。
他们并非像奢侈品店的销售人员一样,懒得搭理非目标客户。他们是平等地对所有人都没好脸。
真的,哪怕是友谊商店的营业员面对外宾,同样爱答不理。被投诉了,人家还超级委屈:我以前都是这么对国内顾客的,从来没人说我态度不好。
就,大家已经被虐惯了,真碰上态度好的,反而受宠若惊。
既然如此,那就摒弃售货员吧,让顾客自己做主。
然而如此一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自选意味着需要宽阔的场地。向东承包的柜台就那么大,无奈如何也空不出那么大的空间啊。
那又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