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追了一路,一路都是错过(1 / 2)

“退!快退!有埋伏!”

紧追而来的士兵发现不对,但是已经来不及。

带火的箭扎入铠甲,就像烟火落入夜空,轰然炸开,然后蔓延成一片火海。

禹国的军队大获全胜,城墙上的士兵大声欢呼。

“赢了!赢了!”

向平安于欢呼中翩然抽身,眼中漫上笑意。

“安将军。”

步子落在下城墙的台阶上,立于两侧的士兵齐齐放下手中兵器,朝她拱手。

此时落入耳中的称呼,已能听出来是真心实意。

向平安沿着城楼阶梯而下,拐出城楼时却愣住。

城下堆了满城百姓,百姓面上的笑意蔓延,直蔓进她心底。

“安将军,我从淮州流落至此,感谢安将军之前保护了淮州,现在又保住了禹关。”

一个妇人站出来,伸着颤抖着手往她怀里塞鸡蛋,被向平安拒绝着推回去。

“为官者,为民为天下,有功的,不止我一个人,不必如此。”

“安将军真是大好人啊!大好人!”

百姓们纷纷对着她躬身拜起来,拜到最后,纷纷跪了下来。

向平安第一次见一群人跪自己,一时有些仓皇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阿姐。”

接连的叩谢声之中传出来一声略显的稚嫩的声音,声音虽稚嫩,却十分骄傲。

人群之中仅仅只有柳双生站着,满面笑意,“恭喜阿姐战捷,我来接阿姐回家。”

回家。

向平安陡然浑身一震,急步走向柳双生,抬手间,手覆上了他的后脑,替他正了正发冠。

柳双生前来接她,将她带到了书塾旁新建的别院。

别院三进,连接着原来书塾的后院开了个门相通,之前的后院便重新建做书塾。

本来是打算给柳家人住,可是……

如今住进了其他客人。

向平安醒后那日,想起在乌篷船上的划船老人,曾托柳双生安排人去找。

如今找到,柳双生将他安置在了这里。

“那老人,是姐姐的救命恩人?”

柳双生推开书塾的院门,因先前没详细说,所以柳双生对那个老人的事情并不清楚。

向平安摇头,“不是,只有来禹关渡我过河时的一面之缘,后来出了点意外。想找他,大概是因为……同病相怜。”

向平安想起老人那句话,“只要还有落脚的地方,就说明还有记挂你的人”。

这么一想,就让她觉得不是那么遭。

柳双生知道了向平安会来这里的缘由,不想再让她想起不开心的事,当下沉默没有再说话。

向平安轻轻一脚跨过门槛,后院按书塾的统一布置,建了花园和小桥。

向平安笑道:“看来金老板他待你不错,这别院,应该花了不少钱。”

柳双生别过头,“用他些钱罢了,那也还不了他欠下的人命债。”

“我是想说,如今你财大气粗,养我一个人没什么压力,多养那老伯一个,应该也是……绰绰有余。”

柳双生脚步顿住,抬头看她,而后反应过来向平安什么意思,又继续追上来,“阿姐高兴就行。”

因为中箭落水,据柳双生所说,将河的沿岸翻了个遍,找到人的时候只剩一口气。

向平安刚进去的时候,人还躺在床榻上。

因为不知道名字,向平安只好叫一声老伯。

她笑着走到老人面前打招呼,却不知为何,老人抬头看见是她,激动得泪流满面。

“姑娘,你没事,幸好。”

老人说着说着又笑了,“我老头子孑然一身,死了就死了,还让姑娘费心救我,我替我那一双死在昌国刀下的儿女谢谢姑娘,若当初有姑娘这样的人帮建州,他们也不会……”

老人手攥着身上的被褥,又拿被褥去擦脸。

因为柳双生安排人给他梳洗,换了干净衣服,因此整个人显得精神了不少。

向平安不知为何,心中有些触动。

“反正,我如今也无家可归,就只有这么一个弟弟。”

她指指柳双生,将柳双生牵到身边,两个人在老人面前站直。

“若您不嫌弃,可以把我跟阿生,当成是您的儿女。”

老人显然有些受宠若惊。

向平安将目光移向窗外,外院孟夫子的书塾已上学,院中孟夫子卷着一卷书来回踱步,庭中入学的学生坐成一片,枯叶落了长了新芽,吹到学生脚边,有人觉得有趣,低头踢了两下。

向平安脸上满是不自觉漫上笑意。

真好,她又有家了。

柳双生突然想起什么来,从袖口拿出一封盖了府衙的信笺。

“这是悦阳阁当日月琴的口供,金老板通敌卖国的事……”

柳双生说到这里,却将头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