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议论(1 / 2)

收拾好鸡圈的卫兰英回了厨房,洗了手就见卫竹英已经在做菜了,卫竹英道:“今天辛苦你了,先休息会儿,我买了吃的,你先带孩子去吃点。”

卫兰英道:“好。”

午饭过后就是准备节礼了,萧淑兰特意准备了三斤猪肉,五个粽子和两匹布料,今日卫兰英把所有的粽叶都包了,厨房还剩了些糯米。

卫竹英想着不能浪费了,把今天买的红豆和红枣都包了,于是打算出门去问问谁家里还有粽叶的,顺便再买二十个鸡蛋,明天一起带到外祖家里。

出了自己家里,就到了村里的小路上,这个院子离原先的老卫家有一刻钟的时间,恰巧路上就听见了几个妇人在谈论卫家的事:

“听说了卫老四家的那个艳姐儿选了山阳村的李家老二,你们知道不?”

另外一个妇人附和:“你这消息也太不灵通了,要我说这卫老四和周桂香夫妇也忒不是人了,都没打听过这李家老二的德行吗?”

“她婶子,你快说说,别藏着掖着了。”

妇人继续道:“这李家老二原先是个种田打猎的一把好手,不说相貌出众,但至少也是过得去的,可是后来有一次在山上打猎的时候,碰到了一只野猪,半张脸生生叫野猪给啃烂了,李家也是因为那头野猪发了家,在山阳村的日子才慢慢好了起来。”

“可这李老二因为毁了脸,就不好相亲了,如今二十五了还没娶得媳妇,这也罢了,偏偏脾气也不是个好的,你说这卫老四和周桂香不是看上了人家钱财还是啥,再给李老二添上几岁,都能做那艳姐儿的爹了。”

妇人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打算继续说着,却被旁边的人推搡的一把,提醒有人来了,那妇人见了卫竹英,尴尬地笑道:“竹姐儿啊,这过节的不在家里过节,出来看风景……”

“呵呵……”她勉强抽扯出笑意,这卫家竹姐儿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别自己把她给得罪了也捞不着好。

卫竹英倒不想理她们,只想把自己的事情办完了赶紧走,便问到道:“牛婶,你家还有粽叶吗?”

牛婶尴尬笑笑:“没了,你嫂子都给包完了。”她家里有个游手好闲的丈夫,和一个毫无出息的儿子,只靠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活,还比不得当初卫竹英在卫家的日子,哪里还有银钱买糯米来包粽子,这么说不过是不想在卫竹英面前丢了脸面罢了。

人家说没有,卫竹英倒也不好再问,转而去了翠莲家。

见卫竹英走后,那几个妇人又开始议论起来:“林家那小子娶了这卫家丫头,真是白白便宜竹姐儿了。”

“那有什么法子,早些年,人家阿爷还在的时候我都打算让自己姑娘嫁给林云舟的,没想人家一口就回绝了,倒是卫家,人家竹姐儿啥也没说,林家小子就巴巴去提亲了,这能说明什么?”

“说明什么?”

“说明人家王八看绿豆,看对眼了呗!”

“那咋他没看上我家女儿?”

牛婶心想:你家女儿又没卫家竹姐儿能干,又懒,长得也没人家标致,身上还全是肥肉,要有人能看得上才有鬼了。

牛婶夸奖道:“你家大妮丰满匀称,等年纪到了,指不定上门的把你家门槛都踏破了,你倒是就享福了。”

妇人被牛婶夸得一愣一愣的,完全都没听出她话里有话,村里就是东家长西家短的,反正大家心照不宣,都得个乐,没得把脸皮扯破了,脸上也不好看。

刚到翠莲家,就见了翠莲娘在包粽子,也不多,只有一斤左右的糯米,统共能包四五个,卫竹英笑着打招呼:“婶子,端午安康。”

翠莲娘向来是不太喜欢卫竹英,她可不想自己家女儿和卫竹英一样变坏了,女儿家相夫教子才是对的,别想一出是一出,但脸上还是要过得去。

翠莲娘道:“翠莲去了她外祖家送节礼了,要明天才回来,你要是有事的话我让她明天来找你。”

卫竹英道:“婶子,我不找翠莲,我来找你。”

而后卫竹英表明了自己的来意,需要些粽叶和二十个鸡蛋,价钱不是问题

翠莲娘道:“粽叶还有,不需要钱,反正后山到处都是,就是鸡蛋有些少,只得十个。”

卫竹英道:“婶子,我不白拿别人的东西。”

于是她放下铜钱,拿了粽叶和鸡蛋就走了,翠莲娘刚想喊她回来,钱给多了,转眼就不见了卫竹英的身影,她又慢慢数起铜钱了,这么点粽叶,本就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哪里就要三文钱了?

之后卫竹英又去了别家,收了十个鸡蛋,回去的路上,那几个妇人已经不在了,日头偏西,卫竹英估计她们是换个地方,换个人,继续谈论是非了。

不过关于卫艳艳的婚事,她是不感兴趣的,左右都和自己没关系,这么一想着,脚步也加快了,不多时就回来了自己家里。

之后就是把泡好的红枣和红豆和着糯米一起包到粽叶里,卫竹英手脚快,不一会儿就包好了,总共得了七个红枣粽和八个红豆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