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镇上,时间尚早,林云舟问过老赵,去不去自己家中吃饭,老赵挂念家里小蝶,婉拒道:
“不了,我媳妇还在家里等我回去做饭,等你们房子盖好了我肯定带小蝶和孩子一起来喝酒。”
林云舟:“那行!”
回到家中时,才到中午,秋红和冯婶已经在开始做饭了。
冯大力来了:“今天要做的量地,材料这些都已经准备好了,你们一会儿去买些鞭炮和香,别忘了酒,下午吃好了,我们明天一早就动工。”
这是兰溪村建房的习俗,开工之前会有祭拜土地神的说法,祈祷住在这块地上的人家年年顺风顺水。
仪式也很简单,在开工的地方摆上案台,用家里边的桌子就行,摆上香,再准备三大碗酒,倒在要动工的地上,就算和土地神打过招呼。
之后再点鞭炮,炮响之后就能动工。
今天所要做的是丈量土地运材料,并算不上正式动工,得明天一早和土地神行了礼才行。
所以今天冯大力等人所要做的事情不多。
而他们这一天,是不算工钱的,包饭就行。
冯婶和秋红摆了桌子出来,冯大力叫大伙先找地方休息,自个儿去帮冯婶一起做菜。
卫竹英和林云舟也没闲着,卫竹英去屋里寻了文书和银两,这银两还是她之前卖豆糕攒的。
卫竹英数了银两,打算明天动工仪式结束后就去县城里签文书。
准备好了这些,卫竹英就出去帮着秋红和冯婶一起做菜。
林云舟则是去买了鞭炮,香和酒,他和酒坊说好了,半个月内,每日送两斤酒来。
除开明天一早的祭祀酒,其余就给来帮工的汉子们喝。
回来后,林云舟也一同帮着打下手,倒叫冯婶和秋红怪不好意思的。
冯婶道:“你们两口子就别忙活了,我们是来帮工的,不是来帮忙的,就让我们来做就好。”
二人当然知道冯婶的意思,帮工要给工钱,自然不好叫主家动手,帮忙就不一样了,就是邻居间的互帮互助。
卫竹英道:“婶子,没事,多个人也快一点,只是今天活少,明天可就不一样了,还得麻烦你和秋红姐了。”
秋红脸红起来:“一点都不麻烦。”
秋红话少,但她知道卫竹英和冯婶都是好的,所以也渐渐放松下来:“我能来干活,还得谢谢你们。”
几个女人有说有笑,尤其有冯婶这个话唠在,连接着秋红和卫竹英,二人便不觉得尴尬。
饭菜做好了,冯大力去叫了人来吃饭,都是冯大力特意找的心底好的庄稼汉子。
因此大家伙就只顾着自己吃饭,并不把目光看向漂亮的秋红,有些年轻的汉子还夸手艺好。
坐在另外一桌的秋红听到了,倒叫她有些高兴,背着他们偷笑,难得有人夸自己手艺好。
一大早,卫家那块荒地前就站满了一群人,一部分有冯大力带来的七八个帮工汉子,另外一部分则是兰溪村里边看热闹的村民。
现在正值农闲,村子里边已经许久没人盖房子了,何况还是要盖一座青砖大瓦房。
加上房子的主人还是卫家那个分了家的三房丫头,她的郎君不过是个打猎的,他们当然要来凑个热闹瞅一瞅。
其中也包括卫家四房的周桂香和卫文骄,他们在人群中见了,很不是滋味。
冯大力叫人摆了桌子倒了酒,插上香,放过鞭炮就可以开始动工。
开工仪式完了,人们就散了,毕竟没人会愿意看几个壮汉脱了衣服,光膀子打地基,拉材料。
仪式结束,卫竹英就和冯婶秋红说了,自己要出门一趟,家里边有事就交给冯婶,那边地里房子的就和冯大力说。
秋红问:“你不和你郎君说一句?”
卫竹英:“……”
刚刚走得有些急,忘了同他说了,她这才去屋里边和林云舟说去县城的事。
林云舟很自然关了门,和她一起出去。
到了县城铺子那儿,有个人,他说是谢丰留在这儿签文书的,二人签了文书,卫竹英给了银子。
临走前,那人道:“姑娘和郎君别忘了上边有写,要是这家铺子不做糕点生意的话,我们老爷可是要收回的,而且不退银子。”
卫竹英当然看到了,她没想着去做别的,现如今有了这间铺子,继续做糕点生意也没什么的。
“我知道,劳烦小哥和谢老爷说一声,希望他娘子早日康复。”
小哥点了个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今天很顺利就以一个低价拿下了一间铺:“说起来,还得谢谢老赵。”
林云舟:“不如去买点东西?”
回到镇上,林云舟和卫竹英一同去镇上的银楼买了两只长命锁,送给老赵之后才回家。
老卫家,自从和卫文骄从卫竹英家的祭拜礼结束后,周桂香心里就不是滋味。
“当家的,你说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