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淑兰看到她着急忙慌跑过来,丝毫没顾着自家郎君:“你慢些跑,都是成了家的姑娘,该稳重些了。”
卫竹英喘了口气儿:“我这不是看到你们回来了,高兴的嘛!”
她顺手接过萧淑兰手里边的行李,看了颜姐儿和鱼姐儿:“两个小丫头还长高了不少。”
卫兰英一笑:“是长高了些,前两天收拾东西的时候,还吵着闹着要赶紧回来。”
卫竹英看向鱼姐儿:“你们跟着王婆婆都学了些什么呀?”
鱼姐儿道:“跟着王婆婆学习刺绣。”
鱼姐儿把小手给卫竹英看,上面有着密密麻麻的小孔。
鱼姐儿道:“姨姨你不知道,每次我穿针的时候都会不小心刺到手,可疼了。”
卫竹英自是知道学艺的辛苦:“那鱼姐儿可还要学?”
鱼姐儿道:“当然要学了。王婆婆和娘都说了,现在被针多扎,以后做出的绣品才能更好看。”
说完,它和颜姐儿各自从身上的小口袋里边拿出一个香囊来。
“我和姐姐做的,给你和姨父的。”
卫竹英还未收下,林云舟就赶过来了:“娘,姐姐,你们回来了。”
鱼姐儿扑到林云舟身上:“姨父!”
颜姐儿高兴地也叫了声姨父。
今儿是腊月二十九,林云舟得知了萧淑兰和卫兰英今天回来,早就在灶上炖好了肘子。
“外边冷,先回去吃饭。”
没到家门口时,萧淑兰和卫兰英就已经看到了青砖瓦房。
那座瓦房造型别致,屋顶铺着整齐的瓦片,瓦片上稀稀疏疏留有残雪。
屋脊两端高高翘起,给整个建筑增添了一份威严和庄重。墙壁洁白如雪,与黑色的瓦片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外清新雅致。
门前的台阶宽阔而坚实,左右两侧的牡丹花像是守在主人家两侧的门房一般。
门前不远处就是兰溪河,兰溪河前还种了一棵枇杷树。
萧淑兰不禁感叹:“竹姐儿,想不到你们短短一年的时间,就盖了这样好的一座房子。”
卫兰英同样觉得惊讶:“你们可真厉害。”
卫竹英道:“娘,姐姐,你们奔波一天了,外边又冷,先回去吃饭吧。”
林云舟去盛了饭,把灶上炖好的肘子端来,里面煮了蔬菜。
这么冷的天,吃完了身上暖和。
吃过饭后,林云舟去灶上烧了热水,给萧淑兰等人洗漱。
之前房间中的床林云舟已经做好,上边铺好了棉被,房间里边放好了炉子,烧了炭。
入睡前,林云舟特意叮嘱她们,屋中烧炭的时候要留一条缝隙,用来通风。
几人来时风尘仆仆,到了床上很快就入睡了。
外边吹着风,卫竹英往林云舟怀里边蹭去。
卫竹英:“外边真冷。”
林云舟道:“是挺冷的。”
说完,他抱她越发紧了。
腊月三十一早,林云舟早早地起床来做饭。
辞旧迎新新气象,卫竹英在林云舟起来之后也起来,把家里上下打扫干净,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吃过早饭后,卫兰英给颜姐儿和鱼姐儿换上了新衣服,让她们两个去村子里边找其他小孩子玩。
村子里的广场上,冯小宝和虎子看到颜姐儿和鱼姐儿来了,两眼放光。
“小宝哥哥!虎子哥哥!”
鱼姐儿从怀里拿出东西来:“我和姐姐给你们带了糖来。”
糖是从府城里边带来的,王绣娘特意给两个孩子买的。
冯小宝和虎子没吃过府城里边的糖。
顶多是冯大力要去县城里边帮人做工的时候,会给冯小宝带些东西,刚好虎子能跟着一起。
冯小宝和虎子接过糖来:“小鱼妹妹,我娘给我买了鞭炮,一会儿我们去河对岸放。”
冯小宝说的鞭炮,是那种散的,一文钱五个,冯婶子前些日子去镇上时买来给冯小宝玩的。
鱼姐儿和颜姐儿跟着虎子和冯小宝疯了一天,到了傍晚时分才回家吃饭。
夜幕降临,整个兰溪村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中。
今年是个丰收年,所以今年的兰溪村比往年热闹。
兰溪村的中央广场上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挂,灯火通明。
村民们身着盛装,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期待的神情。
小孩子们跑来跑去,手中拿着鞭炮和烟花,家中的大人们忙碌地准备年夜饭,厨房里飘来阵阵诱人的香气。
吃过饭后,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参加村里组织的各种活动。
有去看戏的,猜灯谜的,聚在一起聊天的。
卫竹英等人去了中央广场,看看有什么好玩的。
萧淑兰看到了村子里边熟悉的冯婶子和芳婶子,笑着去和她们打招呼,顺便说一说她今年在府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