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染,也就渐渐学了他父亲那一套,做甩手掌柜不说,看不惯就乱骂,从不懂的体谅。于悦找到了世元性格缺陷中的成长因素,她心想,“怎么做人儿子我是教不了了,但怎么做人丈夫我还是可以影响他的,至少我得先改变自己。”她要向周祝学习,不仅能独立更能自主,依赖父母的孩子永远长不大,自己不是一直都盼望能自立门户吗?要知道,这个自立门户可不带感情色彩,并非只是对公婆来说,对自己的父母也一样。
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到了生活中一切都凌乱不堪了。于悦从小养尊处优惯了,她也是被长辈们呵护着长大的宝贝女儿,学做家务活真是一个非常磨人的工作,很容易把母性掩盖,每天接孩子回家,一放下孩子于悦就忙不迭先去蒸饭弄菜,孩子却喜欢腻着妈妈,怎么也不让妈妈干活。这么小的孩子眼里的世界只有母亲,一天没见就想跟妈妈好好亲昵一下,结果于悦却忙着厨房的活计,世元呢,有时候回来得迟,有时候是累得不肯动,有时候又会故意捉弄于悦,目的很简单,想让于悦明白生活中没有他母亲不行,他最希望于悦去“争”,争他父母来。可于悦却咬紧牙关,孩子进来拉于悦出去,有时候就会恼。一开始讲道理不听,之后就烦了会责骂孩子,再后来就会打孩子,有时候还关静闭。哎……世元有时候就这么坐着,好像故意看于悦出丑,有时候就趁机开骂。于悦过后会反省自己,打过一两次孩子深感内疚,加上心里头拗着一股子自强的气息,她自信这一切都是暂时的,自己会走过“巧做家务,合理安排,高效生活”这一关。但孩子小小年纪承受不了这么多,孩子的世界很小,他只有母亲。也许很多话还说不出口,有委屈也表达不清楚,就想静静依靠着母亲,也许他在母亲身上寻找力量吧,有了力量就能在小小的世界里进步了。
时间越长,世元遭受的风言风语就越多,无风不起浪,莫名其妙的就有同事当面质问世元抛弃父母,世元憋得一肚子火,有时就发泄在于悦和于悦父母身上,特别纠结。有一回他突然去岳母家发飙,“丈母娘你这么做不对,不该争带娃!孩子在你家里,奶奶想见都见不到。”听完这些,在场几个大人直接就喷饭了,大家心想,“怎么会有这么草包的人?”世元真是不懂感恩,还好于悦父母住得近,才享受得到父母的劳力,要是于悦是外地人,他就真该抓狂了!他爹生病的时候他有办法去照顾?他可以三头六臂既照顾他那爹还要帮忙带娃?世元的固定思维就是带娃是女人的事,他觉得于悦自己干就可以了,这么说就是为了争个闲气!不用说于悦都猜得到是家娘在背后发牢骚,世元说这话的口气都跟他妈一模一样,男人是想不到这些话来讲的。于悦平静地说,“岳父岳母思量你都不懂?帮带孩子不就在减轻我们倆负担,有人帮忙分担大家都比较轻松。你妈啰嗦什么,她有办法来帮忙?嘴上功夫谁不会,她一开始就只是负责‘存在和出现’,她在的时候我更累!“于悦声音不大,但掷地有声,毫无余地。世元羞得满脸通红,转身就甩门出去。一家人又气又怒,真是养不神的大笨狗!外婆爱榕榕是爱到心里去的,世元怎么会草包到这样的地步?他不是不知道榕榕跟外婆天然的缘分。家公家娘也不是不知道于悦爸妈在全职带娃,想看孩子又没人拦着,不想去亲家那里可以让世元带去嘛?可是这么几个月,他们从来没有开口要看孩子,更没说过要下来帮带娃,那总不能让于悦热脸贴上冷屁股吧?如果两老的说要来带孩子而于悦反对,那才是”争带娃“!钱世元啊,你心里那些难以名状的无名之火是否源于你背后承受的挑唆和煽动?
于悦回到丽都的时候,世元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一脸无辜又羞耻的神态。事后他也不敢再发牢骚了,于悦劝爸妈别放在心上,他就是纠结而已,把他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了,其实是不该说的,尤其不敢在爸妈面前说,事情到这个地步只能说他实在是土,实在是不懂事。世元的性格难改,容易冲动,很轻易就被挑唆,根本做不到就事论事,什么事都要对号入座,什么事都跟自己联系在一起。世界小的人总认为别人的世界也就这么小。
其实人要学会闭嘴,少去争长论短,有反对意见说出来就行,千万别带情绪,吵了没结果的事只会伤感情。谁对谁错又怎么样?世界不会按照谁的逻辑走,人要学会务实,务实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团结合作。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人都会成熟,不要去指望别人廉价的同情心,讨好别人不如取悦自己。有的人下作,有的人龌龊,有的人歇斯底里,有的人兴风作浪,有的人唯恐天下不乱……但你可以保持缄默,这是最好的修养。
逆境中,人更该充电学习,努力发现自己的潜力,拓展各方面能力,扩大视野,最后充实自己的美丽人生。自怨自艾没有任何用处,生气也会降低智商,何必自讨苦吃。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有顺有逆,都是可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