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第 74 章(1 / 3)

椒房殿

景顺帝欣喜的搂着心爱的女子,片刻后便缓缓的送来她。

“蔷儿,朕一定会风风光光的迎娶你。”

“多谢陛下!”

高蔷笑盈盈的回答,随后她又提出出宫,毕竟她和景顺帝还未成婚,她住在椒房殿难免不适。

略微思考,景顺帝牵着高蔷的手坐下来,温声道:“蔷儿,倒是朕大意了。你放心,朕让书白亲自护送你丞相府,如何?”

原本以为高蔷会高兴,没想到她微微摇摇头,拒绝道:“陛下,丞相是大魏的丞相,妾身住秦府,如何?”

首先姚氏已经嫁给李丞相,她不愿意给母亲添麻烦。

再者,朝堂之上必定有不少臣子反对立她为后,万一动邪念,岂非迁怒李丞相。

按理来说,高蔷是信阳侯府的嫡长女,理应从信阳侯府出阁。

偏偏生父已逝,现任信阳侯乃是她的叔父,对她并不和善。

“好,朕都听你的。”

“多谢陛下。”

“蔷儿,不用跟朕道谢,是朕思虑不周。”

“另外蔷儿,朕已经都安排好了,静安师太会出面作证,你完全不用担心他们提起当年太真庙的大火。”

......

很快,景顺帝陪着高蔷正用午膳。

这时,一位年轻的内侍急匆匆的走来,低声道:“陛下,丞相夫人求见。”

不久前丞相府递帖子,丞相夫人欲见住在椒房殿的亲女高蔷。

景顺帝自然应允,此刻既然岳母来了,自然放下筷子,道:“请丞相夫人进来。”

“是,陛下!”

片刻后,丞相夫人姚氏穿着命妇的诰命服疾步走进来,迫不及待要见到亲女。

“臣妇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夫人免礼,赐座。”

“多谢陛下!”

坐在桌前的高蔷忙站起身,俯身给姚氏请安。

见状,景顺帝让姚氏多陪着高蔷说说话,便带着一众内侍离开椒房殿。

“蔷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母亲,此事说来话长,容女儿慢慢告诉您。”

......

许久,姚氏才停止哭泣,紧握着长女冰冷的玉手,低声道:“好孩子,真是让你受苦了!”

“你放心,母亲回去便劝说丞相,立后乃是陛下的家事,朝臣何必跟着掺和!”

此刻的姚氏有些后悔方才见到年轻的新帝时,应该对他表示深深的谢意。

若非新帝出兵包围鲁将军府,她还不知道何时能见到高蔷。

鲁元松实在是丧心病狂,活该陛下将他关进地牢。

后得知高蔷不愿意住在丞相府,姚氏心底说不上来的失落。

长女是个知书达礼的好孩子,丞相府的李若梅根本不能与她相提并论。

只是她不能抛弃丞相府的一切,只能轻轻的搂着长女安慰她。

......

回到丞相府的姚氏浑身无力的躺在榻上,想到多年对长女的不闻不问,以及长女宽容大度的谅解她。

她对幼女呵护备至,对长女愧疚无比,如今更是连半点忙都帮不上。

得知姚氏要劝说李丞相,被高蔷严肃的拒绝了。

眼眶中的泪珠哗啦啦的滴落下来,姚氏失声痛哭起来。

若是先信阳侯高海德还在世的话,或许长女也会同幼女般自在。

没有父母的庇护,长女活的小心翼翼,非常隐忍。

或许长女并不喜新帝,但如今新帝执意要立她为后,想必得罪了不少朝廷重臣,接下来长女的路怕是更加艰难。

......

傍晚,李丞相从衙门匆匆赶回丞相府,直接去了夫人的正院。

随后李丞相笑眯眯的搀扶着给他行礼的夫人姚氏,两人一起用晚膳。

期间,李丞相向姚氏打探进宫见到高蔷一事。

从姚氏哭红的眼眶中,李丞相能感受到她的难过,莫不是有变故?

奈何姚氏默默的垂眸用膳,李丞相只能耐着性子用完晚膳后再询问。

这时,殷老太太的院子来人请李丞相去一趟,无奈的李丞相只能看向姚氏:“夫人,且等着为夫回来。”

等李丞相来到殷老太太的院子,才知晓李若梅从丫鬟口中得知景顺帝要拿死而复生的高蔷为后,彻底慌了,忙对祖母哭泣一通,并交代了腹中孩子的生父。

殷老太太不能做主,只能派人请李丞相来决断。

李丞相冷漠的盯着跪在地上哭泣的李若梅,当真是厌恶至极。

当年李若梅用见不得人的手段,逼着先帝为她和三皇子赐婚,偏偏三皇子不争气,逼宫失败后自尽。

原以为经此一事,李若梅能安生的留在丞相府,帮衬老夫人管好中馈。

谁知李若梅不知羞耻,竟然勾搭上外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