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警告!(2 / 3)

作为列强之一的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只要能抢下的地盘,就一定能占住。

这个很重要,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后,缺少石油资源的中国,必须占住东南亚和中东的部分产油区,还有就是中亚的产油区。

只要补上石油这个短板,还有庞大的有效疆域做基础,一旦成功进入工业化,中国就是无敌的。

总而言之,这个世界霸主做定了,有生之年,生拉硬拽也要坐上去。

别人不着急,贾琏还真就是时不我待的感觉,过去还是浪费太多时间了。

就在贾琏按部就班的先解决澳门问题时,安南的王家也接到了贾琏的消息,与此同时,两广总督崔成在桂林也接到了贾琏的公文。

贾琏的公文非常明确,从陆地上断绝与安南的边境的联系,严厉打击任何形式的走私行为。

崔成算是张庭恩一手提拔起来的重臣,曾出任湖广总督。因为他青云书院的出身,张庭恩屏退后,崔成与李清走的比较近。

所以,贾琏作为钦差南下时,崔成算准了时间,故意去广西巡视。

什么意思呢,崔成自认为是内阁大臣的有力竞争者。不愿意面对同样是内阁大臣有力竞争者的贾琏。

更不要说,崔成比贾琏大了二十岁,同为青云书院出身。崔成可以依附张庭恩,却不愿意向贾琏低头,不愿意外人误会,他与贾琏是一伙的。

这种心态就很微妙,很难言明,或者说是宦海二十年的老官僚,政治上的一点心得。

通俗一点说,如果他与贾琏关系太好了,以后他入阁的阻力就会增加很多。入阁以后呢,还要与贾琏竞争首辅。

是啊,崔成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如果是承辉帝在位,他没这个想法,但承辉帝没了,崔成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么说吧,崔成的判断,眼下这个内阁五个大臣,林如海可能再做一任,其他人基本都要换掉。

理由也很强大,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元一定会用他自己的人做内阁大臣。

什么是自己人呢?比如老师!以及潜邸旧臣。

那么李元真的是这么想的么?

如果是没有被贬到南洋之前的李元,自然是这么想的。

经历过南洋几年低潮期的李元,心态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的李元在用人上,首先考虑的还是能不能成事,其次就是有没有进取精神。

这完全是受到了贾琏的影响!

所以现任内阁五个大臣,在李元看来,先帝留下的内阁班子很不错,都是能做事的大臣,缺点在于过于保守了。

所以,李清没有大动干戈的想法,而是耐心的等内阁任期到了,先把贾琏弄进内阁,熟悉一届之后,推到首辅的位子。

君臣二人年龄差的不多,到时候贾琏作为内阁首辅,两人联手可以将先帝留下的盛世往前再推高一层。

李元也是有野心,有政治抱负的。至于所谓的潜邸旧人们,李清在南洋期间看的很清楚了,有的人不是不忠臣,就是单纯的能力不行。

对于贾琏的公文,崔成也就是看一眼后,丢给了广西巡抚,嘴上说一句照办后,再无其他,不存在派人盯着执行。

甚至崔成都很反感贾琏这份公文,你虽然是钦差,也没资格命令我做事。

按照程序,应该上奏朝廷,由皇帝批准后,内阁发文执行。不要以为皇帝给了便宜行事的权利,就当真自己是上司了。

贾琏与崔成真不熟,毕竟调走后他才继任的,不算继任,贾琏以前不过是代理。

住在薛家的贾琏,把薛蟠叫来,交代他一番:“缅甸那边,你派人去传个话,让他们查一查大烟的事情,不着急动手,等整个渠道都查清楚了,再来一次狠的,一网打尽。”

薛蟠还有点担心,再次自白:“琏哥,薛家商行的人绝对没有做大烟的生意!”

贾琏笑了,轻轻的踹他一下:“我要不信你,能让你去办这个事情?我们在缅甸没驻军,只有所谓的商行护卫队。英国人在印度那边,现在有点压不住场子,薛家商行是有功劳的。不过也别高兴的太早,英国政府迟早要下场的!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对那边的人口没需求。”

薛蟠好奇的问一句:“琏哥,我看那些印度人,非常的好管理,为何链哥就是看不上他们呢?”

贾琏也没解释,淡淡道:“以后你就知道了!现在别问,照我说的做就行。”

薛蟠没再问,这个问题,这一辈子他都不会有答案了。

贾琏也很无奈,与现在的人根本解释不清楚这个问题。

后来为何有东亚怪物房这个说法,真就是这一片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圈子,就是能卷。

所以呢,贾琏宁愿要日本和朝鲜的人口,也不要南亚以及东南亚的人口,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就日本而言,现在的幕府还要感谢天朝上国呢。那么多人,养不活。幕府现在靠卖人口,就能挣不少呢。

相同的还有朝鲜王室,也对移民很有热情。这钱来的太容易了,不就是人么,生就好了!

安排完毕之后,贾琏依旧没有闲着,而是开启了各个卫所的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