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最终落在了李小琳的手里。
反正李子成和上海文艺没有什么交情,当初之所以投稿,也是因为贝念书的缘故。
要论感情,那也是从李小琳、贝念书这里论。
再说了,收获的平台也不是上海文艺能比的。《伐木人》作为短篇小说,还不用考虑那么多。《闯关头》这样的鸿篇巨作,放在收获最贴切不过。
“成子,只要《闯关东》质量过硬,我就做主放到下一期的头版。”
巴老年纪大了,说了一会儿话就有些疲惫。李子成和贝念书一见,适时提出了告辞。
不过临走之前,李子成腆颜跟巴老要了一幅字。
巴老欣然答应,当场挥墨,送了李子成一句名言。
【少年强则中国强】
“我们这些老人已经随着历史的风雨而日渐凋零,掌舵这艘大船的重任,迟早要交到你们年轻一辈的手中。希望你始终铭记《伐木人》中的精神,全心全意地去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
这番话说的李子成热血沸腾。
一直都说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难道真要接班了?
告辞离去的时候,李子成小心翼翼地捧着巴老的墨宝,已经决定要当场传家宝收藏起来了。
收获是双月刊,今年一月份复刊的,所以下一期是在三月份。
刚刚执掌收获,李小琳虽然很振奋,但要说一点惶恐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多少双眼睛看着呢,如果她虎父犬女,丢的可是巴老的脸。
因此为了攒稿,李小琳真是用尽了浑身的本事。不但从上海文艺劫夺稿子,还给以前在浙江文艺的同事打招呼,希望能推荐优秀的稿子过来。
余桦为何主要的作品都是发表在收获的?
就是因为李小琳、程永欣和余桦都跟浙江关系密切。
“我对《闯关东》有十足的信心,不过小琳姐也看到了,我很忙,如果要改稿的话,可能只好在工作的空闲时间,就怕赶不上三月刊了。”
李小琳已经了解了李子成的情况,十分决断地道:“没关系,如果赶不上的话,我们就延迟到四月份发刊。”
这么随意的吗?
看到他瞠目结舌,李小琳笑着解释起来。
“我们收获是双月刊嘛,第一期复刊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就没有想那么多。这段时间大家讨论后都觉得,既然是双月刊,在单数月份发刊总归有些别扭,早就想要改成双数月份了。”
“那这样的话,我的时间就充裕多了。反正我在五月之前都会在上海,关于稿子的任何问题,小琳姐如果不方便的话,让表哥跟我沟通就行了。”
他的提议很好,但李小琳很不满意。
“呵呵,你这个表哥啊……”
李子成知道为什么,笑道:“交给我吧。”
贝念书在一旁稀里糊涂的,一直到告辞离开了还晕乎乎的。
“表弟,我是上海文艺的编辑,你和收获的事情让我来负责,这不合适。”
李子成停下自行车,转头看着他,一直看,看的他头皮发麻。
“我……我说的不对吗?”
看着贝念书清澈的眼神,李子成哭笑不得。
“表哥啊,你觉得收获好,还是上海文艺好?”
贝念书情知里面有事,小心翼翼地道:“有什么区别吗?反正都是在一起办公。”
我一个做表弟的,真是为了你们操碎了心呐。
奈何这是自家亲戚,李子成避无可避,还得苦口婆心。
“表哥,咱们就不说收获是巴老的心血,在国内的文学期刊里地位如何。我就问问你,你是小琳姐招进来的人,从一开始你的身上就打上了小琳姐的标签。现在小琳姐走了,你在上海文艺不尴尬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
贝念书其实也不是蠢,只是作为新人刚刚工作,还处于谨小慎微的阶段,不敢有什么大动作。
在他想来,刚刚进入上海文艺工作,还没稳定呢就要去收获,总觉得好说不好听。但经过李子成的分析,让他彻底明白,如果继续留在上海文艺,他是没有前途的。
因为他是李小琳的人,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李小琳都走了,别人怎么会提拔、重用他?
这是办公室政治的基本逻辑,和人性好坏没有关系。
相反去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