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身边,两人相处的日子里,她也从未害过她。
未来的日子不管过得好与不好,只要姐姐愿意一直当她姐姐,她也愿意一直当她妹妹。
出了车站,肖窈把自己买的各种特产、鸡蛋啥得拿到肖翠兰的手里,姑,这是我跟小芳在县里买的,东西不多,是我们姐妹俩一点心意。”“哎哟,你这孩子,你们两姐妹手里才几个钱儿啊,干啥破费买这么多东西,姑家里又不是没有。"肖翠兰一边数落肖窈乱花钱,一边感叹孩子大了,知道孝敬自己这个当姑姑的,心里美滋滋的。肖窈微微一笑,“我们跟爸分了家,从后妈的手里拿了属于我妈的钱,买这些东西的钱还是够的。您和姑父这么多年来一直照拂我们姐妹俩,我们现在长大了,有能力孝敬你们,是我们姐妹俩的福气。”肖翠兰被她说得,才下去的眼泪又涌上眼眶,手里拎着东西哽咽道:“我那二哥二嫂真不是个东西,你们两姐妹这么懂事,他们还这般折腾你们.“都过去的事情了,姑姑别说他们了,咱们得向前看,我们姐妹俩以后一定能过上好日子的。"肖窈安慰着她,跟她一起走到等候在车站外头,看自行车的洪平友面前。
肖小芳默不作声地跟在她们身边,心里想着,大姐从前可不会这么能说会道,会哄长辈,也不会把所有的钱都拿给自己用,因为大姐也需要用钱买一些自己的体己物,眼前的大姐,对她,对姑姑、姑父好的太过分.…姐妹俩拎着大包小包的包裹,坐上肖翠兰夫妻俩的自行车,一路骑车,花了大半个小时,才骑到钢厂家属区。
钢厂不少家属认识肖翠兰,看到他们一行人,不断打招呼:“肖大姐,你两个侄女儿又来你家玩啦?”
肖大芳姐妹俩从小到大,基本每年都会来肖翠兰家玩上十天半月,虽然杜蓉死后,袁水仙嫌弃两姐妹总是去榕市坐车浪费钱,她们走后还没人干家务活,不准她们姐妹俩来榕市。
不过肖大芳是个很有主见的人,袁水仙夫妻俩不准她们姐妹去,她就偷偷去,每次买车票的钱,不是问肖老太太借,就是向姨妈们借,长辈们也知道她们姐妹俩处境困难,这么多年来也没想过要讨回那一点车票钱。这么一年年地下来,钢厂很多家属也认识了这两姐妹。“是啊,她们这次来还给我买了很多鸡蛋和特产呢。"肖翠兰响亮地回应她们,有心v炫耀。
肖翠兰丈夫人不错,家里却有个难缠的老婆婆,肖翠兰这么多年来一直接济乡下的亲戚,还时常让侄子侄女儿到城里来,吃住在他们家,她的老婆婆没少跟她干仗,洪平友也没少在其中劝和。
前段时间肖翠兰的老婆婆回老家看生病的大女儿去了,不知道肖大芳来到家里,惹上杀人的官司,昨儿她回到家里,从邻居口里知道了肖大芳石楼杀人案的事情,又跟肖翠兰大吵一通,两人吵架的声音,闹得家属区很多人都听见了,也有不少人去凑热闹。
这会儿肖大芳姐妹俩又从乡下来到肖家,已经有不少好事者,等着看热闹了。
肖翠兰心知肚明,特意把肖窈买得那些特产单独拎出来说,就是为了堵那些好事者的嘴。
其他人听见她的话,纷纷笑着寒暄,“大芳、小芳也算是咱们看着长大的,这俩孩子一看就是孝顺的,你这个当姑姑的对她们好,她们自然也会对你好,以后啊,该你享福咯。”
“是啊,翠兰啊,你的福气还在后头呢!”“哟,这是小芳吧?怎么看着比以前还瘦了,是不是生病了啊?我记得她小的时候,小脸长得还挺胖乎的。”
“这你就不懂了,女大十八变,小姑娘小的时候都长得有婴儿肥,大了抽条了,变苗条了,也就越长越俊,好说人家。”“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两姐妹,一个长得比一个水灵儿,翠兰啊,她们这次来你家玩,你就没想着个给她们找个工人家庭嫁了,弄个城里的户口,吃上商品供应粮?”
肖窈拉着肖小芳,姐妹俩全程带着假笑,跟在肖翠兰夫妻身后,跟那些热情的大娘婶子们一一打招呼,直到四人停在肖家住得青砖瓦房的四合院里。肖翠兰推着自行车进到大院里,一进院,正对着院门一间屋里,跑出来一个梳着双马尾的八岁小丫头。
她先喊肖翠兰夫妻爸爸妈妈,然后把目光放在肖窈和肖小芳的身上,亲热的喊了两声姐姐,然后一只手拉着肖窈的手问:“大芳姐姐,你这次上来,给我带什么好东西了?”
往年肖大芳每次来榕市,总会摘一些乡下的野菜、野果子、野货上来给洪雅姐妹俩尝尝鲜。
洪雅很少去乡下,对这些玩意儿十分好奇,每回看到肖大芳从乡下上来,她都会期待大表姐会给她带来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肖窈楞了一下,没想过洪雅会问她要东西,下意识地想从空间里拿一些不太显眼的水果糖出来给她。
肖小芳站在她身边,小声地叫了一声雅雅,然后从自己衣兜里掏出一个洗得发白又干净的手帕,接着把那层层叠叠的手帕打开,露出二十多颗晒得有些发黑,只有筷头大小的玩意儿,递到洪雅的面前,“这是我摘得三月泡,我去山上找来晒干的,摘得时候还没成熟,味道吃起来有些酸涩,你尝尝。”洪雅好奇地拿起一颗吃进嘴里,顿时酸得小脸都皱了起来,吐着舌头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