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钱越厚情越薄(1 / 1)

“陆小哥,这边请。”阿灿手一伸引着陆嘉衍往外走。到了外头,阿灿走进一家二荤铺。

如今台面上虽说是“大众小酌“,可那副“苏造传香“的楹联,分明是军机章京的手笔。

四九城有传言,这苏造肉就是宫廷菜。尽管看上去就是宫廷卤煮,但工序并不简单。

掌勺的郑三爷祖上在光禄寺当过差,灶台边那套錾刻着“上用“字样的银制调料盒,至今还按当年的规矩,用御医配的料包。

阿灿显然是常客,进门时掌柜的腰弯得比见着亲爹还低。安排他们进了小隔间。

陆嘉衍舀起一勺汤,舌尖还未触及,鼻腔已盈满汤头交织的馥郁。那猪肠已经炖的酥烂,却仍保留着几分脆韧,此时他才知道什么是天宫。和路边卤煮那是云泥之别,难怪一小碗就是三块大洋。

他顿了顿,夹起一片清酱肉,“有些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出了这门,便是烂在肚子里的话。”

那廊坊的两间铺子,可是老王爷留给侧福晋的体己钱,年年光流水就有三万。更别提那三块怀表,都是顶级货色,只是有些老旧罢了。

明儿个一早,得赶着去一趟王爷府。福晋虽是个妇道人家,可到底是正儿八经的格格,最重规矩。

不料第二天,福晋倚着紫檀雕花榻,指尖捻着一串沉香佛珠,闻言竟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她抿了口雨前龙井,嘴角泛起一丝讥诮,“小陆子,你赚你的,别操这些闲心。这个家啊...”

陆嘉衍这才惊觉,福晋那双总是含着威仪的凤目,如今竟如一潭死水。

而她,不过是冷眼旁观这场注定散场的筵席。心如止水,已经不想再看下去了。八旗方尝贫困日,无穷血泪有谁知。当家的才知柴米油盐,花钱的那里晓得家里状况。

那位爷的家底,可是四九城里一等一的厚实。坊间都说:“你家再大,大得过王爷家的库房?你家再阔,阔得过王爷家的银窖?“说的正是郡王的父亲。

全程连个传话的都没见着,仿佛这万把大洋的买卖,在郡王眼里不过是打发个跑腿的。

他摸了摸怀表,想起福晋那句“人情淡得连泡了三炮的茶都不如“,不禁哑然失笑——这世道,可不就是人情淡,银子厚吗。

车行的赁车价格堪称全城最贵——一天一块大洋,加入还需缴纳一块大洋的押金。不过,为了照顾第一批的老相识,陆嘉衍免去了押金费用。2

车队的服务更是独树一帜,专在六国饭店门口候客,一里地费用一个银毫,这成为当时四九城中独一份的高端服务。

陆嘉衍与多家餐馆和商铺达成合作,车夫们不仅负责接送客人,还会将客人带到合作的馆子用餐,或是推荐合作的商铺购物。无论交易金额大小,车行都能从中抽取一成的好处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