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从前有座山(1 / 2)

灰雾旅人 甲辰立夏 2760 字 3个月前

将电话放下,袁缺心情雀跃。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之前在医院里看文件的时候,袁缺就老觉得隔着一层、差着意思。这其中固然有着袁缺本人的阅读能力令人捉急的因素,也跟那些文件中记录的情报本身在真实性、全面性乃至于可靠性方面都无法保证有一定的关系。

可能这时候有人就会说了,“那情报不是特调科给的吗?难不成这组织是个草台班子?连情报都能出问题的?”

那倒也不是。

神州举国之力组建的专门研究空间裂缝相关事务的机构怎会是个“草台”?只是这机构再权威、再专业,它也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而这些组成机构的人,则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

你可以保证这组织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对国家百分之一万的忠诚,你也可以保证这组织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对项目百分之一万的负责;但你没法保证这组织里的每一个成员在收录信息的时候都能做到客观公正。

人是很主观的生物,可以说我们身上的每一条血管里都流淌着一种叫做主观能动性的东西。这份主观能动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当然也可以改变原本客观的信息。你比如说曾有一个叫“黄帝四面”的传说。那传说的字面意思就是“黄帝长了四张脸,分别面相东西南北来管理四方事务”。但是这个故事在经了“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之手后就变成了“黄帝找了四个人,让这四个人来分别帮他管理东西南北四方的各种事务”。

黄帝到底有几张脸现在没人知道,对我们这个故事而言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导致的,信息在客观程度与可靠程度方面出现下滑”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每当有人试图去分析这些“二手信息”并妄图以此得到什么结论的时候,就会因着前文中咱们说过的这些个原因,无法保证自己的结论能够百分之百的贴合现实。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情报上出现什么问题都是大问题。也正是有着这一层顾虑,之前袁缺才会觉得“差着点意思”。

但现在,有了这么一个能近距离接触空间裂缝的机会摆在眼前,袁缺便可以自行去观察、去收集、去分析,乃至于最终得出结论了。尽管他最终得出的结论可能并不会有什么独到、精妙的见解,但这种在不受他人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得出的结论,无疑是最适配袁缺的认知水平的。这种适配性,就能在一些相关的突发事件中更好的指导袁缺的行动,使其如虎添翼。

听从之前那位联络员的指示,袁缺在手边的抽屉里找到了接下来要用的装备与补给。装备分类很细、品种很全;袁缺大致点了一下,发现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类:衣服、工具、武器。

袁缺一边将这些东西从抽屉里拿出来摆到桌面上,一边招呼着张沐晨过来挑选趁手的家伙。在叫了两声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之后,袁缺扭头看向了自己这位矫情的师弟。他一边在心里饶有兴味的琢磨对方现在又在矫情个什么,一边问道:“怎么了?过来挑家伙呀~”

在袁张二人之前相处的过程中,张沐晨的各种矫情让他整了不少烂活儿;但这次他还真就没矫情,而是很务实的指出了一个问题:“师兄啊,你就这么把电话挂了,那什么地儿在哪怎么去之类的人家都还没说呢?!”

小张指出的这个问题对于袁缺而言如当头棒喝,让后者那个在听到了空间裂缝相关消息之后就兴奋到发烫的脑子迅速地冷却了下来。头脑冷静下来后的袁缺此时此刻多多少少有点汗流浃背的意思,但他并未因此失了方寸。面对这种“自己的猪鼻操作被队友当面指出”的情况,他眼珠一转就想到了嘴硬的借口:“哎~他们总部能懂个毛~他们要是真懂,真明白,还用的着咱们跑过去给他们看看吗?一看你就是办事办的少了,师兄我告儿你罢!总部这种东西永远是最不靠谱的!再说了,他们要真有啥没说的,那早就把电话打回来了!你看现在电话还没响呢,没响就是没事!”

在听了袁缺的这一番嘴硬式挽尊之后,张沐晨沉默了一会,随后用力地点了点头:“你说得对!”

......

半个小时后,一条通往山区的道路上飞驰着一辆轿车。车里,袁缺坐在后座上一边给枪械做着例行检查一边跟前边开车的司机唠嗑。

司机师傅嘛,平时干的都是些走南闯北的活计,在“见识”这块一般是不缺的。有见识的人呢,一般也都比较能聊,这位特调科派出来,开车送袁张二人去事发地的师傅就是如此。自从袁缺他们上车以来,这位师傅的嘴就没停过。哥仨儿一路上从天南海北侃到古今内外;从历史上的帝王将相聊到现在的升斗小民;从过去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又掰扯到现代的都市怪谈......最终,话题在袁缺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引导之下,一步一步的就聊到了这次任务的目的地上。

天王山,这次任务目的地的名字就是如此的烂俗,烂大街到整个神州叫天王山的地方得有十几个,俗到这名字的背后也并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那神仙都住的高啊!高人、高人,懂不懂什么叫高人!?高人就是高来高去!当时的老百姓就说那么高的山上肯定住着天王老子!!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