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2 / 2)

决战华尔街 岐茶 3660 字 15天前

何指责都没有露出不满的情绪,这让参会者对于她的看法都大为改观。

人们很难对她这样的人做出过度的批评,因为对方表现的跟那些穷凶极恶的赌徒完全不一样。他们请来了一只狼,而这只狼真的很认真在告诉羊群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躲避狼群。

这让在场的人都感觉到些微的荒谬和不敢置信。海莉却不管他们怎么想,更不在乎她的一番话是否会引起轩然大波,她已经对这样的交易方式感到了一丝厌倦。

海莉不是一个很能安于现状的人,当她逐渐习惯下来自己所做的事,她就会反反复复叩问自己是否能从中得到些什么。从1996年晋升为大宗商品交易组负责人至今,海莉参与的绝大部分交易都是在做空,这与她刚进入这个行业的初衷大相径庭。

接下来的会议上,她从头到尾都保持沉默。会议室窗外可以俯瞰整个中环,阳光洒在高楼林立的金属与玻璃表面,折射出一片耀眼的银白色光海。街道如棋盘般铺展在城市腹地,各大外资银行标志悬挂于外墙之上,海湾上白色汽艇极速驶过…海莉收回目光。

如果说她最抗拒的格里芬的交易指令,无疑是做空港币与日元。从泰铢暴跌引爆连锁反应,港币与日元便成为众多对冲基金的下一靶心。格里芬认为汇率联系机制摇摇欲坠,日本的零利率政策也意味着日元的抗压能力极弱,港币自象也大差不差,他坚持“强弩之末”的判断,频频指令加仓做空。格里芬的消息大多数都来自于纽约的那些高级私人俱乐部,他本人对亚洲的了解,仅仅来源于他那些收藏的精致华丽的古董。海莉懒得和他争辩,日元和港元都是全球避险货币之一,背靠两个经济体庞大的经常账户盈余和深厚的金融体系,倘若在泰铢之后立刻借着恐慌进攻,或许还有胜算,此时此刻,已经过去八个月,对手早有防备,不是那么容易下手。1998年3月,海莉回到纽约。

在再次劝说格里芬失败后,海莉终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她需要评价ESF基金到底还能不能呆下去了。

1997年对ESF来说是疯狂的一年。海莉做空亚洲货币,兰利继续大肆押注利差交易,凯文·汉克的衍生品也风声水起,基金整体收益率突破历史记录,其股本资金来到惊人的70亿(其中绝大部分是公司内部员工的分红),管理资产更是高达2100亿,创造了对冲基金有史以来管理资产的新纪录。华尔街媒体已经把格里芬称作′凯撒',认为他即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尔律之王。

作为The king的下属,海莉在数次接触中对格里芬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她发现自己的老板野心勃勃,但并不切实际,他自认为自己很懂市场,在各种俱乐部与人夸夸其谈,却从来没有想过真的去调研一番,而且基金所有的交易都由她们这一批中层管理人员代劳,格里芬只想过靠着自己的权威指手画脚,却从来没有想过建立可靠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交易。3月末,海莉从摩根银行的杰森·里维拉要来了ESF与部分投资银行的交易合约。

她惊讶地发现,凯文·汉克将一大笔资金投进了股市,其涉及到的股市波动率套利相当之复杂,海莉保证这个世界上99%的人都根本看不懂这是在做什公“凯文·汉克目前持有1.8个亿的头寸,他每天不停地抛,不停地抛,又不断地买进,把标普500和欧洲主要指数的看涨与看跌期权全都打包卖出,说真的我有点看不懂这些东西,不过听说很挣钱。“杰森把那堆复杂的跟电路图一样的合同塞给海莉,紧张道,“千万不要给别人看,这可是关系到我的前途的机密。“知道了。“海莉摆摆手,不以为意,“我又不是让你偷别的公司的合同给我。”

“别的公司就算是拿枪指着我也不敢给你偷。”“别忘了谁帮你在印尼盾上赚了好几百万。“海莉眯了眯眼睛。在做空亚洲各国货币这件事上,海莉可是私下里帮不少好友'入场捞金,她′咨询费"收的很高,30%,但少了机构在其中收取的佣金,而且她本人′盛名在外',仍有不少人前仆后继地凑上来求她帮忙,自然,海莉也不是谁都帮,毕竞这样的行为已经严重触犯到了合规底线,她只帮那些在她看来有价值有意义的人,其中就包括各大投行、保险公司、交易所、监管机构甚至是国会的中高层。没有人不想找她,因为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任何人能拒绝金钱的诱惑,涉及到的高层一多,即便是想要追查责任也查不到她的身上,更何况不少人都知道她与纽联储主席桑德·史密斯的私交甚密。

上了船就是一丘之貉,海莉现在想在华尔街办成一件事,可就不用费多少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