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2 / 3)

肉被分吃殆尽,铜锅里的汤头因为涮过兔肉而滋味更加醇厚了,苏轼将备好的蔬菜一一下入锅中,圆娘换了芝麻酱来蘸蔬菜。食材油脂大就用清爽的蘸料,食材没什么油水就用浓厚的蘸料,准没错!圆娘这一刻真的很想带苏轼回后世的四川去吃一次麻辣鲜香的四川火锅,他肯定极爱的!可惜这个愿望只能想象,办不到的!她第一次吃到正宗的四川火锅是在成都,那时候网红店已经有了雏形,但还没后来那么夸张,她离开成都的最后一天,拖着行李箱去某个久负盛名的火锅店排队吃火锅,只点了一个微辣口味,最后辣的肠绞疼,胃里翻江倒海的,那时方知北方人去南方切忌说微辣我可以的,她不可以!好可惜,大宋只有越椒没有辣椒,也没有魔鬼辣,师父的口福终究是短了一截。

她夹了一箸波斯菜裹着浓厚芝麻酱送入口中,好香!芝麻酱里还有芝麻盐,更香了!

几人呼哧呼哧吃得头冒热汗,果然下雪天和火锅是最配的!砚青片完兔肉,又将汤泉里的鸡蛋取出来一些,有蛋清蛋黄都凝固的,有蛋清蛋黄半凝固的。

圆娘取来一个蛋清蛋黄半凝固的磕开壳打入碗中,她舀了一小勺酱油一小勺香油一点点的胡椒粉将其捣匀,用汤匙蒯着吃,也是好滋味!大家都学着她的样子吃鸡蛋,一盘鸡蛋瞬间分吃殆尽。熟透的鸡蛋什么调料都不蘸,只空口吃都足够的美味!圆娘吃完之后放下碗筷,伸了个懒腰,不远处的红梅如霞似火,真个是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苏轼举杯吟道“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好词,好词!"捧场王辰哥儿鼓掌赞道,“可惜朝云姐姐没跟来,不然一定会抱着琵琶唱出来的!”

苏轼摇了摇头说道:"她最近嫌我的词嫌的厉害,总说我不按格律填词,让她没办法吟唱,我看不然,我唱着就挺好的。"说罢,他作势要开腔唱词。苏迈一把将他拦下道:“爹爹,你刚吃饱,莫要进了凉气,且坐下歇歇,伯达亦有了一首咏梅诗,还望爹爹指点一二。”苏轼摸摸鼻子,道“且吟来听听。”

“才有梅花便不同,一年清致雪霜中。

疏疏篱落娟娟月,寂寂轩窗淡淡风。

生长元从琼玉圃,安排合在水晶宫。

何须更探春消息,自有幽香梦里通。”

苏迈吟道。

苏轼细细体味一番,连道三个“好"字,又说尤其是最后一句,最为精妙,好一个自有幽香梦里通。

苏迈得了爹爹夸赞,喜不自胜。

苏轼将目光投向两小只,圆娘立马摆摆手道:“师父,你最是知道我的,看梅花可以,作咏梅诗是我的童年阴影。”

辰哥儿见圆娘不作,他也不肯作。

好不容易出来一趟,都不作诗岂不扫兴,圆娘转头对辰哥儿说道“我才思没有那样敏捷,需要多一点儿时间才能攒出一首来,你先作,你作完我立马就成了。”

辰哥儿点点头道“那好吧!"他围绕着红梅树转了左三圈,右三圈,又是仔细观察花枝,又是轻嗅梅花香,总之多出许多故事来。苏迈扶额,轻声提醒道“让你作诗呢,没让你做法,磨磨蹭蹭干什么呢?”辰哥儿理直气壮道“我这不是给圆妹争取时间嘛!”磨蹭了好一会儿,最后他仰天长叹道“有了,诸君且听我的大作:“百余年树未为古,三四点花何限春。

欲折一枝无处赠,世间少有识花人。”

苏迈拧眉道“好啊你,让你作诗你平白无故的骂人做甚么,照你说世间之人都是俗人,不堪与之赏梅?”

辰哥儿摆了摆手说道:“兄长,你就是想的多,这不是作诗嘛,就是要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

苏迈又道“让你惊艳众生,没让你骂倒一片。”“你就说,听了我的诗之后是不是巨想点评一番吧?!“辰哥儿促狭的笑道。苏迈何止想点评他的诗,还想倒拎起他来打一顿呢!苏轼在一旁沉思半响,忽道:“倒不失为一首好诗,曲高必和寡,诗高可罪人。往常你们文伯父总是劝我不要与人和诗,如今我倒要将这句话赠给辰儿了。孰料辰哥儿还不领情,他道:“这是咱们自己吟着玩的,你一首我一首图一乐呵,总正襟危坐吟诗有什么意思,可不得时不时逗逗你们,若与他人和诗必不是这个景象了,我虽然年纪小,但亦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哪里就轮得到我来孤芳自赏了?”

苏轼笑骂:“人不大,道理倒不少。我看也别给你请什么先生了,你自己收拾收拾出门教书吧。”

“也可以,只要旁人不怕误人子弟就成。"辰哥儿笑着插科打诨道,他偷偷瞄了一眼圆娘,见圆娘冲他打了个"已妥当"的手势,这才放下心来。圆娘清了清嗓子道“我也得了四句,算不得精妙,亦是有感而发: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不肯十分红。”

苏轼、苏迈、辰哥儿齐齐称赞道:“好,这顿拨霞供不白吃,还真让你想到了佳句。”

几人又不约而同想到她前两年被咏梅诗逼得哭鼻子的囵样,皆弯了弯唇,不说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