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着,未必有这么快让他做上去。画大饼嘛,薛元娘不会把这个当真的,迟早会来的事,急也无用。平平静静过着自己的日子,荣国府来人说可以派人去梨香院看看,若是没什么问题,先搬着,等二老爷离京,便可以搬到荣国府去住。二老爷要离京,荣国府是没有多大功夫处理黛玉的事,王熙凤如此安排倒也周全,薛元娘让林笙家的带着几个下人先过去收拾着,花草都理清楚后,东西再开始搬。
徐嬷嬷没去找荣国府的什么主子,只找了老太太身边最得力的赖嬷嬷,给她塞足了银子,好在老太太身边物色个好丫头,最好是外头买来的,一等不需要,二等就足够了。
那些一等丫头个顶个得喜欢宝二爷,都不算是秘密的事,荣国府从上到下谁不稀罕宝二爷?再宝二爷屋里伺候的姑娘都比三春更体面些。些许小事,赖嬷嬷拿了银子,保证给她们安排得妥妥当当。干完这些事后,薛元娘完全没闲着,荣国府已经封妃,省亲一时迟早要来,现在开什么铺子都不如开家具和泥瓦铺子。尤其是那些窑厂,不需要好的铺面,随便在特角旮旯里找一间没什么人的,平日慢慢卖着,把货囤一囤,回头就算开窑再造,时间也需要不少。安排得差不多,便是在外头依旧寒冷之时,迅速藏冰,北方依旧寒冷,甚至还下着雪,藏冰这种事,可是薛元娘最关心的,地窖重新修一遍,便有下人马不停蹄开始藏冰。
原本林府也有藏冰的习惯,夏日太热,用些冰去去暑气,只是不多,绝对不够吃的。
薛元娘最后再写一封信告知林如海自己的现状,便彻底咸鱼下去,享受清净安宁的生活,无人找她更好,要不是害怕孩子们未来没有交际圈,她才不着急上火呢。
江南在官船开出地界后,全部寂静等待着宫中的回应,有一个算一个,都盼着能再高升一步。
千万两碎银,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近几十年顶多也就三四百万两,少的时候一两百万两都有可能。
宫中恩赏勋贵的赏赐已经闻讯传来,林如海承诺给甄应德和漕帮帮主的官位终于被传送出京,忠顺王爷借坡下驴收下甄应德的女儿,便扬言要避嫌,回金陵上任去。
甄应德志得意满,好不嚣张,整日结交官员,威慑商户,在甄家也是个滚刀肉的个性,甄大老爷与他争执,他是完全不搭理的。甚至说出他是甄家未来的话,几乎没把甄老太太气死。平妻进门后,甄应德的原配甄王氏彻底没了心性,王家子弟接二连三被抓,一个个求到她这里,她连甄大老爷的人都见不到。如今最小的女儿也送给了忠顺王爷,能替她说句话的两个儿子巴结着父亲,想要分一杯羹,觉得她的处境并没有多坏,不过一个平妻而已。甄应德只从娶了平妻,几乎没在甄王氏屋里待过,其他妾室的屋里也不去,好一副浪子回头的架势,将满后院的女人抛之脑后,平妻入府后的待遇不可谓不高。
薛元娘好死不死又送上一整套头面的大礼,戳得甄王氏再难起身。这头面非常有来历,正是她娘亲送给她压箱底的聘礼,足足值一千两银子,其余姐妹都得不到这么好的首饰,后来她头面多得很,不缺这一套,便将它转送给女儿做嫁妆,涂个吉祥如意的兆头。如今不知怎的辗转到薛元娘手里,那她女儿的日子还能好过?本不该如此的,她失了势,儿子还好说,女儿怕是要遭殃。真的是再闹便没有好果子吃,薛元娘送这个来,便是想让她安分一些,可怎么安分?大半辈子的舒坦日子,就因为薛王氏上门这么一遭,前功尽弃。论报复人,薛元娘是非常快准狠的,用着只有她们亲人才知道的消息,展现出她的大方,给薛二老爷撑门面的同时,也让平妻在甄府天然得了同盟,往者不愿意跟她硬杠之人,有了带头的,便无所顾忌。京城中,四大家族依旧荣光,圣眷优渥女儿封妃,旁系子弟却再沾不到光,已然成为人人喊打的存在。
江南甄家想要他们一败涂地,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年前抓了较小的后辈,为自己政绩也为多送点银子入宫,年后才真正开始为为求家中子弟能苟活,铺面和庄子都没有保住,家财迅速缩水,他们此前霸占的产业,一瞬间崩塌。到了收割的时候,不止一家冒出头来,很平静地接手了剩下的事情,没有造成半点冲突,甚至为了场面好看些,铺面全都重新开张,还比之前更加便宜。林如海收到薛元娘送来的信件,她们已经安全到达京城,并且将屋子收拾出来,就等着他去京城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