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山溪何家村
大梁,崇熙二十年秋。
陕西省境内赤地千里,千里无鸡鸣。
山溪省已经五年连续干旱,朝廷本就无力救济,即便有点救济也被贪官污吏上下其手,根本没有几颗粮食落到老百姓手里。相反,遭遇灾害的老百姓还要承担比往年更加繁重的赋税。从崇熙十六年起,走投无路的老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山溪省境内各地爆发了多起暴乱,明王陈啸官打着不纳税不纳粮的口号,最后从多股反抗势力中厮杀出来,成为陕西省境内最大的一股叛乱势力。和隔壁的何南省义王黄秋义并称中原二奸,当然,这是朝廷诸多官员对他们的称呼,他们内部则自称为中原二雄。
李斑元之前被朝廷任命为三省总督军,带领五万平叛军,并总领三省本地的军力,合计二十万兵力,全面剿灭何南、山溪、悦江府这三省的叛乱。当然,重点依然是山溪省和何南省的叛军,悦江府无论从地理还是人口以及经济和领土面积都远远比不上其他两个省份。李斑元领命后,坐镇山溪省,直接放弃了悦江府。
集合兵力先追着明王陈啸官打,奈何陈啸官深谙逃窜之道,辗转东西南北,且与何南省的义王黄秋义互为依仗,,二人相互帮扶,最后李斑元虽然消灭了明王和义王的大部分力量,却依然没有抓住这两个主犯。最后两个主犯见无路可逃,直接向朝廷投降。李斑元力主歼灭,不接受招降,朝廷那边却命令他接受招降,就在李斑元想要上书说服朝廷时,崇熙十四年冬,青军建奴越过边关,打到了京城城墙下。朝廷立即让他般师回京救援。京城十万火急,李诞元不得不放弃剿灭明、义二王的计划,带领军队回京守卫京城。如此,自是又给了明、义二王喘息之机。他们降而复叛,随着山溪省的灾情越加严重,响应他叛乱的百姓就越多。
现在明王已经成了山溪省官员不敢谈论的人物,明王在山溪省境内到处烧杀抢掠,官员们都缩在城里,若被明王打进了城,这些官员们就会奉上丰厚的礼金,期望保全自己的性命。
朝廷的无能为力,当地官员军备的懦弱,让像明王这种的反叛军更加肆无忌惮,对当地的民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山溪省境内现在的百姓,要么就跟着明王到处烧杀抢掠,要么就东躲西藏,白天根本不敢露面,只能趁着夜色悄悄煮一点干粮,或者在春天寻摸的野菜以求度日。
山溪省境内的何家村,原本何家村是一个大村落,人口曾达到了三千多人。现在却因为连年的干旱和叛乱,饿死的,被打死的,被抓壮丁的,外逃的等各种原因,现在何家村不过还有一百来人。这些人活得像地沟里的老鼠,白天根本不敢露面,一旦露面,要么会被叛军抓住逼要钱财粮食,没有钱财粮食,就会成为叛军的倒下亡魂。要么被军官抓住强征。无论哪一样,落在这些无助的百姓身上都是无法承受的苦难。何小西的父亲两年前被官兵抓了壮丁,没多久就死在了平叛中。母亲本就体弱,弟弟年纪还小,半年前饿死了,临死之前,两人的眼睛凸起,全身瘦的只剩了一张皮。
爷爷和二婶堂弟堂弟妹们在三个月前都死在了叛军刀下。他和二叔因为上山挖野菜,这才逃过一劫。
从此以后,他和二叔相依为命。如今何家村仅存的一百来人口,无不像他们这样,都是被破家灭门苟延残喘之人。
何小西二叔叫何丰谷,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全家五谷丰登。五谷丰登,实际现在的山溪省却满是裂口的荒地,就算有人辛辛苦苦种点粮食,不是被叛军收缴走,就是被官府征走。
如此一来,更加没人种地了。
何小西不知多久没有尝过粮食的味道。
他和何丰谷这几个月都是就着野菜和观音土勉强度日。何小西今年十四岁,以前家里杀猪,爷爷是屠户,家境殷实,甚至还读过几年书,并且在读书一道上十分有天赋。
何小西爷爷死不瞑目,若在太平年,他一定会将何小西供出去,让他光耀门楣,兴盛何家。
可惜,生在了乱世,别说取得功名光耀门楣,能够活下去给何家留住一个香火,他都能含笑九泉。
何丰谷与何小西两叔侄都被饿的瘦骨嶙峋,转眼珠都变得缓慢,唯独两人的肚子都凸起着,这是因为吃多了观音土不消化的原因。一边是肚子涨的难受,一边却是噬骨附髓的饥饿。两人窝在挖的地洞里,这个地洞聚集了何家村仅剩的一百多人。到了现在,剩下来的全是男丁,女眷都被饿死了。这些男丁现在的口粮都是从全家其他人口中省下来的,这才让他们东躲西藏,再加上一些野菜观音土充饥,这才撑到了今日。不过也就仅此为止了,现在洞里的大部分人都没了粮食。何小西之前挖到了一个老鼠洞,在里面找到了十几斤麦子,与何丰谷藏着,悄悄就着野菜观音士吃。
洞里还有粮食的人已经很少,何小西的忧虑一日日加深。这天,看着其他没有粮食的人一个个眼露凶光的模样,何小西借口要去外面找吃的拉着何丰谷要出洞。
洞里另一个人盯着何小西:“小西,现在外面哪还能找到吃的,别白费力气了,还不如留存点体力。”
何小西佝着腰,眼珠缓慢转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