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长(2 / 3)

干,现在已经是午后,便给他们叔侄二人各自算一半的工钱。收容所里新发的衣服舍不得穿着干活,叔侄二人便又换回了之前的衣服,还在收容里洗过,虽然破烂,至少干净。

一下午都在挖土豆,当有半个成年男子拳头大的土豆被一窝窝的挖出来时,何丰谷彻底疯狂了:“小西,以后我们要是有了地,也能种上这样的粮食吗?”,要是有这样高产的粮食,又哪里还有会饥荒,家里人又何至于被饿死。何小西重重点头:“会有的。”

挖了半天的土豆,何小西累的腰都直不起来。天快黑的时候,主家让他们和其他几位家里请的秋收客一起往拉着粮食往村子里走。“我们村叫祥福村,以前我们俾县没在江大人管理的时候,哪里来的福啊,人都饿的快死了。江大人来了,粮食也来了,还把那些无主的土地分给了我们,又让人修路修水渠风车开荒,种高产的新粮食,就这么两年,我们的日子一下子就起来了。现在家家户户去年的粮食都还没吃完呢。这一季的新粮食我们者卖出去,今年吃去年的陈粮都够了。”

几位秋收客听了都一脸艳羡,何丰谷强忍住悲伤道:“我们山溪早就没什么人种地了,连连干旱,种了地可能连种子都收不回来,官府还要征税,税一年比一年高,把我们往死里逼。”

其他几人有从山溪来的,有从何南来的,也有从悦江府南边的远南来的,何南与山溪省的情况差不多。远南那边多沼泽,环境更加恶劣,而且还被当地的土司盘剥,现在环境变差,好多人也没了活路,听说悦江府现在日子好过,还接收难民,于是纷纷北上。

总之各有各的难处。

主家听了安慰他们道:“会好的,你们在悦江府,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沿着小道一直往前走了四五里,便到了祥福村。进入村子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不光道路干净,家家户户门前也收拾的干干净净。“江大人喜欢干净,以前也让我们收拾,那时候还没这么厉害呢,后来有了里长,每月都要检查好几次,要是村子里不干净,那可是要在三个村子里排名的,要是村子排在末位,那可是丢了老大的脸,所以现在家家户户都收拾的干于净净,喝水也要烧热水喝。里长告诉我们这样大家会少生病,以前我们都不相信,觉得是胡说八道,就是他们想讨好江大人搞出来的怪事。后来你们猜怎么着,嘿,还真是那么回事,自从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勤洗澡喝热水后,我们家里人就再也没怎么生过病了。”

正是秋收时节,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请了秋收客,来来往往的非常热闹。主家先带他们回去吃了晚饭,主家的两个儿子都在城里干活,现在回来了,家里的女眷也非常客气,晚饭做的很是丰盛。

正吃完了饭准备下桌时,三位年轻人会然进来了。老丈一家既惊又喜,老丈氓招呼为首的年轻人:“里长,你怎么来了?吃饭了吗,快快快上桌吃饭。为首的年轻人笑着道:“吃饭就不必了,这不秋收了,村里请了许多秋收客,我们这次来,一是看看村子里的情况,二是告诉你们,这些秋收客都是逃难的难民,你们不可随意欺压他们。”

老丈忙道:“里长您请放心,我老林可是十里八乡的厚道人,绝不会欺生。”

里长看了看桌子上还没吃干净的饭菜,笑着点点头:“看出来了。工钱给他们开的多少钱一天?”

老丈立刻昂起头:“满满当当的三十文,我可不会克扣。就是这位小兄弟,人小,只给了一半的工钱。”

里长望向何小西,何小西忙道:“山溪省人士何小西见过里长。”“你读过书?”,里长听他说话斯文有调理,挑了挑眉问。何小西道:“是曾读过几年书,还考取了童生,不过家乡大旱,家人全部遇难。小子读的那点儿书全无用处。”

里长便道:“读书自然还是有用的,不过不能死读书。你既然考取了童生,想必悟性不差,以后可以试着考取我们悦江府的归一学院。你只要能被悦江府招收,以后必有前途。”

何小西忙谢过里长。

等这位里长走了,老丈忙高兴道:“我们里长可是大才子,他就是从归一学院毕业的,管着三个村子,这位小兄弟,你要是能考上归一学院,以后再差也是一个里长哩,你看我们里长多厉害,什么都懂,就没有他解决不了的事。”何小西正处在失落中,他以为这位里长问他是否读过书,是要请他去做事。没想到只是勉励了一番就走了。

不过归一学院倒是被他记在了心心里。

吃过饭,老丈就把他们几名秋收客送到了村子里修的接待处,就是一排稻草房,收拾的很干净,每间屋子都很空旷,里面放着长长的通铺。所有的秋收客都在这里面过夜。

何丰谷与何小西呆了那么久的地洞,有这样的通铺已经很好了。其他人更不用说,就算是老家自己的房子,也不会比这个好。不过人多了难免吵闹,好在何丰谷体格壮硕,也没有不长眼的人来找他叔侄的麻烦。

在林家当秋收客的这半个月里,虽然很累,吃得却着实不差,等秋收结束,林家给他们的工钱一分不少。

林老头看着何小西被晒黑了,心疼这孩子瘦弱又是个读书人,干活却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