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巾帼
关中的位置虽好,但其实易攻难守,粮食又不足,一旦被围困关中,跟等死无异。
李世民安慰妻子:“你放心吧,我在河东治理过半年,多少有些人心,刘武周虽然来势汹汹,但也不是无懈可击,要怎么对付他,我心里也有章程。”他想了想,又道:“况且外祖母还在晋阳呢。”舅母年初来信,说婆母患了眼疾,晋阳的大夫治不好,想来京求医。李世民已经跟尚药局打好招呼,定下了擅长治疗眼疾的御医,谁知又遇兵乱,未能成行。
如今晋阳沦陷,不知道外祖母一家如何了。想到此,长孙嫣也不拦他了,只是道:“我在家里念佛诵经,叫佛祖保佑你平安回来。”
李世民奇怪:“你如今不是讲道了么?”
“都要求一求呀,指不定哪路神仙就保佑着你呢。”李世民失笑,将岳母接进宫,告过罪,安顿好妻子,就马不停蹄,赶到长春宫。
全部关中兵马都聚在这里。
他点过兵将,正欲出发,宦官传旨,称皇帝驾到。李渊亲临长春宫,送次子出征。
短短几个月时间,父亲老了很多,鬓边有了白发,也不似从前精神了。父子再次相见,少了亲热,多了生疏。
李渊拍着儿子肩膀,鼓舞道:“咱们大唐基业,都系在你手里,此战只能胜,不能败。”
李世民张了张嘴,到底没能说出别的来,只是道:“阿耶放心,儿子必定竭尽全力。”
他转眼将这尴尬的送行抛诸脑后,率军奔赴龙门关。当时为十一月,正值严冬,黄河结冰,李世民踏冰渡过黄河,进驻柏壁,同固守绛州的唐军形成特角之势,与敌将宋金刚对峙。李秀宁将养了一个月,伤倒是好了些,只是因为伤在肩膀,难以再拿刀剑,让她郁卒不已。
她随手捏着侄子柔嫩的脸蛋,同弟妹抱怨:“我要是没有受这伤就好了,哪怕给二郎做个副将,能把晋阳夺回来,我也甘心了。”李承乾此刻半岁多,正是好玩的时候,又不会说话,只会咿咿呀呀的吐着泡泡玩,被姑姑捏着脸蛋也不恼,还呵呵的同姑姑傻笑。这叫他姑姑更加喜爱,低下头撮了半响他的小脸蛋,弄了他一脸口水。长孙嫣就是知道姑姐心中郁闷,所以经常带着孩子过来陪她消遣,勤加劝慰:“阿姐能以女子之身替父出征,上阵杀敌,如此气概,等闲男子也不能比,此为巾帼不让须眉。
而今功成名就,得以回到长安,承欢公爹膝下,不正如木兰辞中所说: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了?”李秀宁是自小读木兰辞的,听弟妹拿自己和花木兰相较,十分高兴,暂且忘却愁绪。
却又听弟妹低声叹道:“如今乱世,能保全一条性命,也是幸事了。”她知道弟妹在指原来的元贞大嫂,顿时伤感起来。其实比起弟妹,她和元贞嫂嫂的交情要久的多,大嫂过门之时,她也不过十岁,虽然随爷娘在外宦游,但年节之时总有往来,两人虽是姑嫂,感情却比姐妹不差,因此当初弟妹过门,两人顺势带着弟妹拜了姐妹。想想过世的元贞嫂嫂,再想想现在这个大嫂,她不由拉着弟妹问:“咱们这个新大嫂,你觉得怎么样?”
长孙嫣把这话放在心底转了一圈,才道:“大嫂是十分好的。”李秀宁撇了撇嘴,她并不喜欢这个新大嫂,觉得她心计深沉,新过门的四弟妹她也不大喜欢,觉得她精明计较。
但以往最是单纯可爱的二弟妹似乎也变了:“你如今倒是谨慎多了。”长孙嫣只得敛眉笑笑,姑姐是皇帝亲女,又有战功,皇帝只有十分疼爱,兄弟们只有她这一个同母姊妹,自然是一点龌龊也不带到她面前的。她们这些妯娌们就不一样了,不管公爹怎么夸好,终究不当做自己人看的,一身荣辱都在各自的丈夫身上,争荣夸耀,明争暗斗,终究不能免的。纵是元贞姐姐还在,难道妯娌之间,就还能同以往般一团和气了么?长孙嫣不欲与姑姐讲这些,只作思念丈夫情状,转移话题:“不知道二郎在做什么呢。”
李世民在做什么呢?他正征粮呢。
他的惯用战术,是坚清壁野,以逸待劳,以饱待饥。之前打西秦的时候,就是靠此获胜。
那时候李家有个天然优势,背靠着关中附近的两个大粮仓,永丰仓,常平仓。
隋末唐初的各方混战之所以能打的这么如火如荼,都要感谢杨坚杨广父子的倾情赞助。
杨坚登基后,居安思危,在全国各地修建了许多粮仓,尤其在长安洛阳附近最多,原是做灾是赈济所用,但关中大旱之时,皇帝也没有开仓放粮,终究是舍不得。
杨广登基后,将这一美德发扬光大,营洛阳为东都,并在其附近建造含嘉仓,规模壮观。
当初李密就是占下了城外的几座大粮仓,才可以和城中王世充相持如此之久。
老李家也不差,长安附近的永丰仓和常平仓虽比不得洛阳,但储备也算丰足。
之前李世民能和西秦拼粮草,就是靠的这两个粮仓。这也是李世民不愿放弃河东的原因,放弃河东就等于放弃这两个粮仓,这还怎么玩?
但此刻局势也不好,永丰仓前的河东在造反,常平仓前的夏县在造反,粮草都运不过来。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