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战争的爆发,加剧了政府财政的紧张,从而间接影响百姓的经济状况。
第二,战争消耗了大量的物资,使得徐州物资供应也变得紧张起来。
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跟着上涨。
第三,随着战事的进展、伤亡消息的传出。
增加了那些失去的亲人的民众的担忧和恐惧,更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比如两口子,妻子没了丈夫,只能自己养活孩子和父母。
老人失去了孩子,也只得想办法自力更生。
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样使得刘备压力山大,他又何尝不想快些结束战事?
“既然玄德有此同忧,可速速与我合兵一处,攻灭袁绍大寨!”
曹操也并非是脑子一热,胡乱拍板决定。
他清楚,自己这边虽然人心不宁,但袁军又能好到哪去?
他们同样是背井离乡,而且离得还更远。
所以这两个debuff可以相互怼掉。
而刘备从幽州得到的铁骑,也能抹平两边的骑兵数量差距。
同时,之前“土山”一战,将袁军的远程部队杀伤殆尽。
纵有恢复,远程火力现在也是比不上河南军的。
再算上刘备与自己个人的才能,配上李翊的奇谋,及两边麾下的猛将。
完全可以跟袁绍血拼一场。
“战争打到现在,备又何尝不想与袁绍决战?”
“只是军师说,目今袁军尚未至穷途末路之时,不可轻易与之决战。”
“一经有失,满盘皆输。”
河南比起河北最大的劣势,便是河南这边是输不起的。
官渡之战,它是一场防守战。
如果河南军输了,袁绍便会势如破竹,一统河南。
如果河北军输了,那河南这边等于是打赢了这场“卫国战争”。
仅仅是将袁军赶出了河南而已。
不代表河北就是曹操、刘备的了。
基于这一点,最终的决战必须要慎之又慎,慢慢寻找袁绍的破绽。
“……哈哈哈。”
曹操抚须大笑,谓刘备道:
“玄德啊玄德,自汝得李子玉以来。”
“一则先生,二则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
“须知这军营里,是由汝这个主公来决断,而非李翊。”
刘备皱着眉,沉声道:
“先生之言,多为金石之言,于备正是受用。”
“焉有不从之理?”
虽然曹操说的是实话,但刘备却明白一件事。
他能走到今天,多赖李翊之功。
如果不是自己从善如流,采纳李翊的计策
焉有今日他汉左将军下邳侯领徐州牧刘备?
“……哼。”
曹操背着手,闷哼一声。
“李翊在何处,吾来与他理论理论!”
见刘备说不通,曹操知要劝刘备出兵,只能先说服李翊了。
正说间,人报李翊已经到了。
曹操急请入内。
见李翊阔步走进来,曹操上前,扯出一抹笑容:
“……子玉先生,夜深之时,尚不安枕耶?”
李翊饶有兴致地笑道:
“今战事紧急,曹司空与左将军俱留营旅之中,饱经风霜之苦。”
“翊身为河南谋主,焉能惫懒松懈?”
曹操哂哂一笑,又道:
“那这么晚了,先生来找曹某何为?”
“不!”
李翊摇了摇头,“李某不是来找曹公的。”
“我是来找我家主公的,只是吾主在曹公这里,这才不得不来此地。”
这……
曹操一怔,无言以对。
刘备见此,便上前问道:
“都这般晚了,先生来此,不知是为了何事?”
李翊也不着急说,反而问曹操道:
“适才在帐外,似乎听到曹公对李某颇有微词?”
曹操又是一愣,暗道适才他歇斯底里,有些失态,倒叫路过的李翊听得真切。
索性大方承认了,便问:
“……不错。”
“既然子玉先生也来来了,曹某倒想问问先生。”
“今袁军虽众,然未必有我河南军果劲善战。”
“兼之土山一战,袁绍先登营全军覆没。”
“而玄德公处,又有五千幽州铁骑,如何就不能与袁军决战了?”
“须知我豫州之地已经失控,兖州百姓亦是困苦不堪。”
“再拖下去,不肖袁军动手,曹某内部便要生变。
讲到这儿,曹操眼神忽然变得锐利起来,看着李翊,郑重其事地说道:
“是故,今日先生须得给曹某一个答复。”
“到底是何时能与袁军决战?”
“如果不予答复,亦或拖延太久……”
曹操嘴角一扬,狞声道:
“那么非是曹某不尽同盟之意,实在是后院起火不得不熄。”
“故若不能决战,便容曹某撤出官渡,回颍川平叛去也!”
这是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