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李翊泣血《出师表》,刘备怒叱徐州臣(3 / 6)

倍于我。”

“郯侯亦知此事,故于主公面前保举。”

唔……

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闻得此言,内心大为感动。

刘备大笑,于灯下取出两枚符节,递给二人道:

“孔明听令!”

“自今日起,汝来总督粮运,调节官民矛盾。”

“勿使辽东缺漏粮草。”

刘备并不是只会批评属下,既然属下有难处,他也会着手解决。

既然坊间出现了有官吏横征暴敛的现象,便令孔明一并查出。

因为按照预算,老百姓不应该交不上粮才对。

唯一的可能,就是上表报十,下面征五十。

层层剥削,中饱私囊。

李翊主政徐州时,反腐倡廉,一时政通人和,吏治清明。

如今李翊离开不过两年不到,徐州就开始滋生**了。

难怪不得李翊力荐诸葛亮上位,让他接自己的班儿,继续主政徐州。

原本刘备看诸葛亮年幼,加上他还没有太高的威望,同时也不希望诸葛亮像李翊那样劳累。

但如今底下人竟然烂成这样,那刘备必须得下狠手整治了。

遂将徐州政务,尽付给了诸葛亮,让他严查底下吏官。

随后又将另一枚符节交给鲁肃。

“子敬听令!”

“徐州水路军马,俱交由你来操练。”

“同时严查徐州是否有官员,与辽东人互通书信。”

诸葛亮、鲁肃相视一眼,蓦然拜倒:

“臣等明白!”

刘备将徐州的军政大权,正式交付给了诸葛亮、鲁肃。

徐州自李翊走后,迎来了一场新的风暴。

不表。

……

幽州,辽东,襄平。

李翊大军围困襄平已逾三月。

城中粮尽,公孙度只得宰牛马为食。

牛马食尽,城中军民窘急。

吏民只得互相食人果腹。

一时间,城内人人怨恨,各无守心。

皆欲斩公孙度,以其首级献城向李翊归降。

公孙度闻说后,惊忧万分,连忙遣阳仪、韩忠出城,向李翊请降。

二人自城上,以绳索系下。

来到大帐,见着李翊,道明投降之意。

“吾主愿举城归降郯侯,还请郯侯撤围城二十里。”

李翊大怒,叱二人道:

“昔楚、郑国位相同,郑伯犹袒胸露肉,牵羊而出城投降。”

“吾为天子上卿,尔等竟欲先使我解围退舍,此合乎礼法乎!”

只有傻子才会在最紧要的时候,撤去重围。

公孙度这是想把李翊当猴耍。

于是,李翊命人斩了韩忠、阳仪。

又对其随从说道:

“公孙度乃是识时务之人,必不会行此愚举,叫我先撤围然后投降。”

“我猜想是阳仪、韩忠二人假传逾令,我已替公孙度杀之。”

“倘公孙度果真有诚意,可换一位年轻明智之人来投降!”

随从震悚,喏喏而退。

将此事回报给了公孙度,公孙度惊恐。

也来不及追究李翊杀他两名大将的责任了,赶紧按照李翊的吩咐,遣了一位年轻的使者过去。

李翊既见来使,又对他说道:

“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耳!”

“既然公孙度不愿面缚来降,那只能请他去死了!”

这!

使者听闻此话,大惊失色。

暗道明明是李翊点明让年轻人过来投降的,怎么突然便拒绝受降了?

使者还欲开口求情,看看是否有转机。

忽有哨骑飞奔进帐,报曰:

“——禀君侯,我军已攻上墙头了。”

原来,虽然两边正在商议和谈事宜,但李翊却从未下令停止进攻。

“好!”

李翊拍案而起,对那使者说道:

“公孙度逆行无道,汝可回去告诉他。”

“除非他死,否则我两军绝不可能和谈!”

什么!?

使者听罢,又惊又怒,敢情你李翊从未想过要和谈。

那你一直让我们换人干什么?

玩呢?

使者无奈,只得回去将这个消息报给公孙度。

公孙度听后,亦是颇为惊讶:

“你是说李翊并无和谈之意?”

“……是,他是这样对小人说的。”

这就奇怪了。

公孙度同样不明白李翊是什么意思。

既然不想和谈,何必让我一直换人去跟他谈判呢?

忽有人报:“汉军已经打上外墙了!”

公孙度大惊,忽灵光乍现,想到些什么。

气得跌足捶胸,破口大骂:

“李翊真乃奸诈之徒,误中其诡计矣!”

左右人纷纷问,李翊使什么计了?

公孙度面色苍白,解释道:

“李翊从未想过和谈,但反复使我换人,只是为了慢我之心罢了。”

“好让我误以为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