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劳丞相远迎,小王惶恐不安。”
李翊执其手笑道:
“汉胡一家,何必分得太细?”
“单于能亲至我渤海,翊亦是欢喜无限。”
于是邀呼厨泉同乘一车,一起进城。
呼厨泉大为感动,乃指身后几名孩童道。
“此为我匈奴诸王幼子,今献予丞相为质子。”
虽然这本就是呼厨泉提前准备好,要上交给齐国的投名状。
但此刻竟忍不住有些“邀功”,渴望得到李翊的认可。
“……好说,回头我自会向齐王禀明此事。”
很多人可能好奇,为什么古代和亲,都是中原王朝嫁公主过去。
而不是让外邦嫁公主进来。
主要汉人太看重礼法了,如果我把女儿嫁给你,你就成了我的女婿,自然比你高一辈。
可如果我娶了你的公主,那你不成了我“爹”了吗?
很多人质疑汉武帝穷兵黩武那么多年,到底得到了什么?
其实《汉武大帝》这部剧的开篇序幕词就解释的很好: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得益于刘彻的文治武功,汉朝人可以说是极度自信,甚至是自负。
自信到汉朝人吹其他民族时,都是吹他“很像自己”。
正因如此,能够和亲的汉唐皇帝,都绝不会娶外族女子为妻。
蛮夷之所以是蛮夷,就是不能让蛮夷血统,到高贵的天朝皇宫里面为妃。
所以把“和亲”当作是汉唐的一种黑点,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了,和亲也不是非要用公主。
这只是走一个形势。
比如袁绍说是嫁的袁氏子女给匈奴人,实际上就是选的一个普通婢女,包装成袁氏女。
此王昭君之旧事也。
宴间,
李翊又取佩刀割炙肉,片给呼厨泉,道:
“此刀尝斩乌桓叛将,今为单于割彘肩,愿两家永结盟好。”
呼厨泉听出了李翊的敲打之意,连忙于席间下拜,指天为誓:
“吾部子孙,永不负汉。”
“有违此誓,愿死于万箭之下!”
李翊大喜,即扶呼厨泉起身,执其手说道:
“眼下正有一事,需要单于为我出力!”
啊这……
呼厨泉一愣,只得问:
“不知丞相有何事,需小王效劳?”
李翊微微一笑,拉呼厨泉坐下。
烛火摇曳间,以刀尖点向赵郡疆域。
“……吾欲使单于发兵赵郡。”
“……嘶。”
呼厨泉倒吸一口凉气,赵郡可是曹操的领地啊。
李翊这是让我去打曹操?
呼厨泉沉住气问:
“不知小王是自己出兵,还是丞相助我出兵?”
言外之意,是我一个人上,还是你们齐国也要上?
李翊呵呵一笑:
“齐不欲显与魏绝,然王若取赵地,我齐绝不袖手旁观。”
这……
这是一张空头支票啊。
呼厨泉有些迟疑,万一李翊把他卖了,自己又得罪了曹操。
岂非两面不是人?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