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长非孔明莫属,我就当个名誉教授吧(1 / 6)

却说楚公刘表用自己当了十五年荆州牧的威望,强行压服众人。

赌上了自己多年的名誉,要求出兵庐江,征讨孙氏。

好在孙氏本身就与荆州有仇,兼之淮南富庶。

所以当刘表摆出坚决的态度时,并未招来群臣的强烈反对。

于是,楚国上下开始动员,筹备征讨庐江的战役。

话分两头,

此时的刘备大军已经行至青州的临淄了。

青州乃是关羽的地盘,关羽身为青州牧,亦是亲率文武出城三十里相迎。

兄弟相见,叙礼各毕。

算上关羽的青州兵,刘备此时手上已经有四万兵马了。

其余各郡还在整备军马,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刘备却喊停了。

刘备下令,让各郡太守暂时按兵不动,不必继续往他所在的位置增益人马。

之所以喊停,是因为在魏国的细作,向刘备及时传回了两个重要的消息。

第一,夏侯渊接替曹仁,总领了东线战事。

第二,魏国与楚国联系密切,疑似相约出兵。

这两个消息,向刘备透露了两个重要的信息。

一是曹魏很有可能向徐州发起进攻,二是楚国有可能夺取庐江,威胁到齐国的淮南。

徐州是老刘的总部,不可不防。

淮南是后方的粮仓,肯定也不能受到威胁。

从曹操的人事安排来看,

夏侯渊督东线战场,曹仁是南方军区总司令。

两人皆是曹操的心腹重臣,说明曹操对这两条战线是极为重视的。

而曹操本人呢?

他并没有离开北方,而是选择留在邺城,与李翊对峙。

刘备是想跟曹操在北方打一场大会战的。

可看曹操的意思,是想分兵多线作战。

所以刘备经过一番考虑过后,决定让各郡太守暂时按兵不动。

他的四万人马,也暂时停留在了青州。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刘备可以同时顾及到北方和南方。

万一南方战事顶不住了,他可以马上南下支援。

若是北方李翊取得了战略优势,刘备也能第一时间入场,给予曹魏致命一击。

做下这个决定以后,刘备又召集了王府里的大臣商议,徐州战场的事宜。

“夏侯渊深谙兵法,善晓兵机。”

“公等以为,若曹魏当真要入侵徐州,当取何处?”

刘备目光逡巡一圈,落在了众人身上。

一人出列,拱手道:

“禀大王,愚以为魏人极有可能从鲁地掠过,然后入侵东海。”

说话之人,乃是幕僚陈宫。

陈宫本为吕布旧臣,吕布被派到辽东去后,陈宫并不愿意跟着去。

便一直赋闲在家。

且不论后人怎么评价陈宫的人品,但当时人是认可陈宫的人品。

就是,“性情刚直,足智多谋”。

是当时有名的名士兼纵横家。

而刘备之所以征辟陈宫为幕僚,还是出于欣赏他的才能。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齐国目前已经与魏国关系破裂,两边争锋相对。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谁干曹操,陈宫都要出来帮帮场子。

当然了,最为重要的原因。

还是陈宫作为东郡名士,在兖州很有名望。

几乎代表了兖州士人的利益。

要知道,兖州虽然被称为是四战之地。

但它县一级的城池足足有八十一座。

如果算上县城下面的军事城堡,那么兖州就有百余座城池。

整整百余座城池,要是硬啃不知得花多长时间。

而陈宫与张邈在兖州掀起叛乱时,曹操还剩几座城池呢?

答案是,只剩三座了。

曹操只剩三座城池,这是连如日中天的袁神都未尝做到的。

这也意味着兖州当时几乎是郡郡叛乱,县县响应。

其叛乱规模之空前浩大,可想而知。

虽然曹操后来平息了兖州的叛乱,但曹操并未跟兖州士人达成和解。

而是选择了把治所迁到颍川,重用豫州士人。

这就使得兖州士人与曹操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了。

但兖州人也无力再掀起一场当年的叛乱,也承担不起叛乱失败的后果。

所以就这么跟曹操僵着,凑合着过。

就在这时,刘备抛出来了橄榄枝。

在诸葛亮等人的建议下,王府需要幕僚。

刘备立马派人携重金,征辟了当时赋闲在家的陈宫。

以这种“千金买马骨”的方式,向兖州士人示好。

常有人好奇,当年陈宫携吕布入徐州时,为什么不跟刘备?

其实陈宫就是东汉标准的士人形象,他只和跟他一个圈子里的士人混。

就跟刘繇说自己用太史慈,会被圈子里的人笑话是一个道理。

当时起于草莽的刘备,陈宫压根儿看不上。

即使是吕布,陈宫也只当他是一个边地剑客,是自己复兴兖州的工具人。

但如今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