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只要会搞钱,当官不会梦。(1 / 2)

叶枫:“怎么样搞钱呢?这是摆在李隆基面前的一大难题。”

“有人要说了搞钱多简单啊!学习汉武帝将那些功臣,豪强轮流压榨。”

“抄家灭族这多简单。”

“汉武帝那么多搞钱的方法,总能有一个能派上用场。”

“李隆基也想到了处理功臣抄家的方法。”

“但一想到自己就是政变上台,反贪反腐的行动自然不能抄到自己人身上。”

“李隆基瞄准了武周的那些功臣,将武则天时期的功臣抄家来赚钱。”

“这个举动得到了文武大臣的同意。”

“大唐就像一片原始森林,阳光就那么多。”

“每一位功臣就像一棵参天大树遮挡的阳光让底下的植物无法生存。”

“参天大树倒了,土壤,阳光,水分才会有多余培养新的参天大树。”

“赚钱哪有抄家来的快。”

李隆基“前期我和大臣都在玩命赚钱,到处都需要钱啊!武德,贞观的功臣还不能打击,只能打击武周的功臣。”

“学习汉武帝,我的皇位能稳吗?”

“那些人不会来一个政变吗?”

“还好,宗室问题太宗和奶奶努力解决了,避免宗室问题过大影响开支了。”

李世民“你在点我啊!我之前削了李唐宗室的爵位可以避免国家财政压力。”

“武则天怎么解决问题。”

李隆基“杀啊!还能怎么解决问题,未来李唐皇帝都有爷爷一脉的人,想挖坟都挖不了。”

“皇室清理大师。”

李世民“”

叶枫“面对佛教问题,李隆基心情特别不爽那些僧人居然免税,寺院下的那么多田地国家收不到一点钱。”

“给我通通的反俗当老百姓,打压佛教从我做起。”

“仅一年时间就下令3万多僧人反俗。”

“对于武则天时期面子工程天枢,这个玩意李隆基和宰相看着空荡荡的国库。”

“&nbp;融了,将其制作为铜钱流入市场来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

“除此之外,李隆基前期尽可能的杜绝奢侈之风,通过节流的方法来增加国库的收入。”

一边的观众笑道“说不一定现在流通的开元铜币就是天枢当原材料。”

“天枢要是留下来也能当一件镇宫之宝了。”

“不一定,李隆基不融等后世皇帝那天缺钱了,天枢白花花的钱摆在那里不用白不用。”

“除了天枢还有九鼎,九鼎好像消耗了五十多万斤的铜制作而成,还不是被融了。”

“五十多万斤铜能制成多少钱啊!”

叶枫“大唐最严重的还是流民问题,李隆基面对这些流民一时间也想不出好办法。”

“此时他的财政大臣宇文融表示,区区流民看我表演吧!”

“他给李隆基想了一个办法,只要流民交1500钱就免除5年的税收。”

“流民之所以跑去当流民,在于税收太高了,种田活不下去。”

“那低价卖年税收,短时间内来钱快,未来再说。”

“这个方法很快就在全国各地响应,有80多万逃户积极归顺朝廷,朝廷也瞬间得到一大笔钱。”

“流民不再游荡安心种地,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被抑制,逃户也不会去当地主的佃农而隐藏人口,减少徭役了。”

“朝廷得到了钱和人口,缓解了财政的压力。”

“宇文融是当时大唐权力最巅峰的之一,可以和宰相张悦分庭对抗。”

“人才的缺失也是李隆基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唐朝的科举考诗歌,为什么那些有才华的人经常科举落榜,一方面来源于朝廷内部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唐朝的科举考试内容不科学,考的东西比较抽象。”

“考诗歌,考这玩意有什么用吗?”

“贞观时期的科举分为明经科,秀才科,进士科。”

“秀才科难度系数不是一般的大,导致后面都没有人报名参加考试了。”

“李治不得已废了秀才科。”

“明经考死记硬背,从儒家的经典出题考默写填空。”

“和现在的语文诗歌默写一模一样,要是大家记忆力好去参加唐朝的科举没问题。”

“进士考时政也就是申论。”

“当时就有人反对认为考这些东西一点用都没有。”

“考明经的人就会死记硬背,考进士的人就会疯狂刷之前的考过的题目。”

“这就类似于高三狂刷历年的高考真题。”

“李治认为有道理在进士科添加一诗一赋,也就是考诗歌能力。”

“唐朝为什么诗人那么多,各种优秀的人才都去当诗人,你想要在大唐当官,写诗能力一定要有。

“这是大唐版的应试教育。”

“这就好比我们高考如果考足球,那么华夏涌现出一大批踢足球的天才也不足为奇。”

“这种科举考试无法选拔出皇帝想要的人才。”

“李隆基最想要的就是能搞钱的人才。”

“而且对平民极其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