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继承者们(2 / 2)

欢膝下,只有次子文初,不在父母身边。

大周先帝活着的时候,还是有点威望的,当年的六大节度使都被迫派出家中嫡子入京为质。

虽然都是做人质,但待遇和要求也是不同的。韩珏实力最强,接下来是应开疆和孙芝,所以他们必须派长子入京,待遇也相对宽松。就像韩登,只要不回家,大周随便浪,可以跟提莫一样想去哪就去哪。

文训、宋舒和申屠明光那时候还比较老实,兵力地盘也不如前三位,所以就允许他们派次子入京。

而这位二公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去邺城留学的。

在经过一番洗脑教育后,朝廷把他分配到冀州府做了府衙丛书,也算是有份正经工作,不再是社会闲散人员了。

可是最后应开疆反了,冀州府战火连天,作为江淮节度使的嫡子,他当然也受到了应开疆的重点翻找。

但在冀州热心人士、大族赵家的帮助和保护下,他不仅没有被抓去砍头,还迎娶了赵家的嫡小姐为妻,和岳家关系极好。

那么,赵家为什么要顶着灭族的风险,帮助落魄的文初呢?甚至连宝贝女儿都嫁给了他。

要理清其中的真相,我们需要先翻开史书,对比一些有趣的东西。

武王姬发拔出宝剑,凤出岐山的那一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秦VS六国,

刘邦VS项羽、秦末诸王,

西汉VS七国之乱,

新朝王莽VS东汉刘秀

董卓VS讨董联盟,

西晋皇室VS八王之乱。

卸下固有印象的滤镜,擦去朝代更迭的迷雾,你会发现:前面的一部分,全部都是关陇地区的代表,后面的一部分,全部都是函谷关以东其他地区的代表。

较量从来没有停止,只是不断的更换脸谱。

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增强,神州大地上的主演也不再仅仅是这两位老演员。江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东吴和东晋的经营下,在衣冠南渡的混乱中,敏锐的抓住机遇,逐渐具备了正式上场的资格。

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刘裕北伐,它和项羽、刘邦攻入咸阳不同,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相比之下,蜀地就稍逊一筹,可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同样也达到了对中原王朝输出C语言的客观条件。想征服东西二川?先统一北方吧你~~统一了再来跟我狗叫。

时间来到南北朝时期:

前秦VS东晋,

北魏VS南朝,

西魏VS东魏VS南朝,

北周VS北齐VS南朝,

隋VS南朝,

隋VS隋末群雄,

唐VS王世充、窦建德VS江南诸镇。

版本更新到这里后,出现了全新的DC——

李世民VS李建成、李元吉,

长孙无忌VS武则天,

唐VS安禄山。

忽略代表人物之间的联系,你会发现,主角依然没有变过。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宋朝,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曾经的主角变成配角,曾经的配角变成了主角。

南宋VS金国,

南宋VS大元,

大明VS大元,

朱允炆VS朱棣。

朝代可以变,皇帝可以变,但基本盘是变不了的。

再后来,从萧燕燕开始,经过辽、金、元、明四朝长期的民族融合后,一位来自白山黑水之间的全新角色,在一声巨响中闪亮登场。

后金VS大明,

大清VS南明,

大清VS三藩,

大清VS太平天国,

老佛爷VS东南互保,

袁世凯VS孙文,

张作霖VS中原军阀VS蒋介石。

这个时候,又有一位靓仔凭借着科学发展带来的交通便利,在风云际会的国际化浪潮下,从流放犯人的不毛之地,渐渐变成了可以和前辈们同台演出的后起之秀。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梅岭香。”

对了,还有一位不像主角的主角,全程陪跑了两千年。

现在再回到正题,相信大家已经明白赵家为什么要对文二公子这么好了吧?

应开疆VS大周,

应开疆VS文训,

下一个版本,就该是文初VS文若了。

所以凌晨是真的不想跟这位二公子有任何交集,这里面的情况太复杂了,根本不是他能玩的转的。

而且争储这事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不小心就会灰飞烟灭,连渣都不剩。哪怕是有动耳神功,也碰不得这玩意。

所以,凌晨还不等他开口说话,就毫无征兆的将两只眼睛挤成了斗鸡眼,一手比六一手比七,嘴巴一歪,化身村里人吴老二。

“阿巴……阿巴阿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