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庄家(1 / 3)

青山 会说话的肘子 3772 字 6天前

第363章 庄家

黄阙在心里算了笔账:以每千取一来算,便是卖一百万两银子的盐引,陈迹也只能抽走一千两银子而已。

这么低的抽成,足以让所有掮客相形见绌。往后大家买卖盐引,来梅渡即可,不需要再去别的地方了。

可黄阙高兴不起来。

他脑海里只有一个疑惑:这点进项,连他这个小盐商都不如,图什么!?

陈迹这种人,必有所图,可他想不明白陈迹在图什么,这才是最危险的。

陈迹似乎猜中他的心思,诚恳道:“黄兄,不论你怎么合计,全天下都再也找不到每千取一的价码了,对也不对?”

黄阙如惊弓之鸟,不敢贸然回答。

他思忖许久,谨慎问道:“买卖双方都是每千取一?”

陈迹点头:“童叟无欺。”

黄阙又思忖片刻,生怕掉进坑里:“买卖盐引还有其他规矩么?”

陈迹摇头:“还有一条,卖家将盐引寄售我梅渡,若有人银子买走这墙上对应的竹牌,卖家必须在一天之内来交割盐引。”

黄阙左思右想,只觉得陈迹将这条规矩单独提出来,一定暗藏深意,可钱货两清乃天经地义,好像也没甚问题。

黄阙想得头疼欲裂,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陈迹拍了拍他肩膀,笑着劝慰道:“黄兄何必如此谨慎?所谓交易,只需要用合理的价码,买走自己需要的东西即可,干嘛想那么多?”

黄阙按捺下猜疑的心思,将目光重新投向墙上竹牌:“陈迹贤弟,我要买走曹州盐引一千引、宿迁一千引、淮安一千引……为何固原、大同盐引这般便宜?”

陈迹望着固原二字,轻声道:“固原、大同这两个边镇路途遥远且颠簸。若将固原盐引也卖到四两银子,恐怕真没有盐商往那里运盐了。”

黄阙一怔。

陈迹笑了笑:“黄兄可曾去过固原?”

黄阙摇摇头:“尚未有机会去固原游历。我听闻固原黄沙漫天,街上胡人随处可见,胡人的葡萄酿虽然是甜的,但一样醉人。”

陈迹一边招手使人取来盐引,一边笑着说道:“黄兄,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那里除了黄沙和美酒,还有一堆又臭又硬的石头。”

黄阙有些莫名其妙,谁会为了看几块石头,跋涉千里?

此时,袍哥手下的汉子抱着一只小箱子过来,当着黄阙的面掀开箱子:“合计三千引,黄阙公子请查验。”

黄阙伸手摩挲盐引。

他方才也没有说实话,往日里从八大总商那里买到的盐引,实际能用的不过四成,余下六成则是狗都不愿去的地方,要么自己咬咬牙运盐过去赚些薄利,要么干脆贱价卖给掮客。

眼下这三千引,是实打实能赚钱的三千引。

陈迹看他神情,笑着说道:“黄兄要不要多买些,说不准下次再来,就不是这个价了。”

黄阙挑挑眉毛:“贤弟又要坐地起价?”

陈迹摇摇头:“非也。黄兄,我手里盐引并不多,总有卖完的时候,到时候其他盐商来卖什么价格,可就是人家说了算的。比如运往金陵的盐引,人家想卖五两银子就卖五两银子,想卖三两就卖三两,与我没有干系……黄兄,若是你手上有一万张运往京城的盐引,你会开什么价码?”

黄阙一怔:“少说六两银子。京城距离长芦盐场极近、气候干燥、官道平坦、不愁销路……京城盐号做生意是最轻松的。”

陈迹嗯了一声:“若是嘉宁三十二年多雨,盐引会涨还是会降?”

黄阙笃定道:“多雨便会使盐减产,盐价涨,能支出盐的盐引自然也会跟着涨。”

陈迹将汉子怀里的箱子合上:“所以,我梅渡里盐引价格也是变化的。”

黄阙点点头:“明白了,我这就给家中去一封书信……”

待黄阙提着箱子匆匆离去,袍哥与沈野这才从二楼下来。

沈野打量着墙上的竹牌,笑着打趣道:“先前我还纳闷贤弟到底想做什么生意,原来贤弟一开始就没把运盐贩盐看在眼里,而是想当庄家。”

陈迹没有回答。

沈野思虑片刻:“但沈某有三事不解,其一,每千取一这抽成还是太低了,我不信贤弟能将每年几千两银子的生意看在眼里;其二,你这生意朝廷是否允许?可别为了几千两银子把脑袋玩掉了;其三,若是朝廷允许做这门生意,你可以做其他盐商也能做,到时何解?”

陈迹没有回答。

就在此时,梅蕊楼外传来敲门声。

梅蕊楼并未关门,众人回首望去,正看见一位妙龄女子笑着敲响朱门:“小女子可以进来吗?”

女子上着淡青色竖领袄衫,衣长过腰;下着深青色锦缎马面裙,上绣金线;头面倒是简单些,只有一支碧玉头钗挽着。

天生丽质,不施粉黛。

陈迹疑惑的看向袍哥:“这位是?”

袍哥解释道:“这位便是近来名动京城的柳行首,昨日离开白玉苑,来我们梅渡来借籍一年。柳行首刚来,咱们梅渡的生意便翻了两番。”

陈迹却没有半分赚钱的喜悦,只有警惕:对方在白玉苑好好